青春岁月象条河,一晃40多年过去了。1977年8月的某天,我们带着不扎实的文化知识,响应国家号召,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我们这群十七、八、九岁的青年来到光山县王畈青年农场。在这之前我跟同学就专程来过这里,熟悉农场的环境,不是吹牛,从外面看就好像某部队的营房。一排排的蓝砖红瓦房,一行行的白杨树,农场的正前方,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小水库。距农场旁边50米,就是一条通往县城的省国道。
王畈青年农场建于68年,那时候我们这批下乡知青还在上小学,我们的大哥哥姐姐们就来到这里。那时的这里,从这路过,这里也可能是荒无人烟,也许就是一片农田及小荒山坡,在老一辈知青的建造中,把这里打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大农庄。有工业排、农业排、后勤排,机械班、猪班、牛班、鸭班、菜班、副业班、最重要的还是炊事班,这里是一所非常规范的集体大农庄。因此郑州的知青,光山本地知青,信阳知青都来到这个大庄园。劳动是很苦很累,可我们都很快乐,年轻人在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劳动,虽说我们不是来自五湖四海,也是四面八方,碰到一起就是缘分,辛苦并快乐着。
在我们77届知青来到这之前,前辈老知青们,在能为使农场建设的更加完善,农场前方修建了那座水库,老一辈知青坚苦卓绝的精神使我们耳闻目染。我们都是,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的人,68届的知青是为我们栽树,郑州的知青帮我们浇水,形象中的我们就是乘凉的人。在这里生活过的知青,都有着各自美好的回忆,我们最美丽的青春芳华,留在这片辛勤劳作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