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大师李云迪的事想必已是家喻户晓了,车开太快必定要翻,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翻车事件,人们吃瓜吃的大约都要麻木了。
谦谦君子秒变渣男的剧本也早就习以为常,只是给我们留下了灵魂的拷问,为什么艺术家队伍里这么多渣男?
其实渣男从古至今比比皆是并不为艺术家所特有,普通人虽然渣了,但渣不出水平,所以并不能给人留下太多印象,反而只有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能渣的出类拔萃、花样百出。
前两天想写一篇关于扁平化设计风格的文章,想引用下伟大的画家毕加索,结果顺手一搜就得到了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渣男。
知道毕加索渣,但没想到他竟渣到这种程度,突然对他那充满生命力的奔放画作的理解更进了一层。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男主是以法国画家高更为原型,但现实中的高更并没有像男主人公特里克兰德那样抛妻弃子,但作者毛姆为了体现他对艺术的狂热和对艺术的献身精神把各种渣都安在了他身上,女人成了他追求艺术路上的祭品,成了滋养他成长的土壤。
其他艺术家也好不到哪去,美丽多情的拉菲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唯一一个性取向正常的,大约多半要归功于他英年早逝吧。
还有那个把渣写到极致、让全世界都可怜自己的太宰治,和屡屡被金庸先生吐槽的“云中鹤”徐志摩。甚至连女人也很渣,比如“如果不当作家,我肯定是个妓女”的杜拉斯。
这样看来,似乎艺术与渣密不可分,不渣不足以谈艺术。
此时还得提到那个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贾雨村,他有一套非常伟大的理论——天地有正邪两气,世人有大仁大恶者,也有平平庸庸者,还有一种更特殊的,那就是兼具正邪两气的人,他们即聪明灵秀又乖僻邪谬。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大概都可归属于这一类吧。
艺术与渣之间具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漠视规则,敢于突破艺术创作的壁垒亦敢于突破道德底线的壁垒。
一个人若甘于俯身条条框框之中循规蹈矩便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天才与疯子只一线之隔,同是离经叛道之人,一念之间天差地别。
若是生于古代,李云迪先生或可成为风流浊世佳公子而名扬后世,可惜他生于推崇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这个时代,我们并不缺乏天才,像这种随便践踏规则、漠视规则的污点艺术家可以安静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