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师参,字子萧,在苕溪(今属浙江)东面找了间书房,门外是一片旷野,罕有人迹。
这天黄昏,一个中年妇人骑驴路过,后面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漂亮少年。
子萧素有断袖之好,见此场景,两眼瞬间变成数码镜头,恨不得逐帧拍摄,直至少年消失。挨到明日,子萧也没心思读书,早早守在门外,昂首翘足地期盼少年。
夕阳西下,少年路过门前。子萧笑逐颜开,好言邀入书房,置备酒食,问其姓字。
少年答道:“姓黄,家中排行第九。”
子萧又问:“往来何意?”
答道:“母亲多病,送到外祖家疗养。”
酒过三巡,子萧开始动手动脚。九郎嫌恶,起身离去。子萧怅然若失,自此害了相思病,吃不下也睡不好,整天督促家僮去外面巡视,以期再会九郎。
这天,九郎经过门前,被家僮逮个正着,好说歹说拽进了书房。子萧设酒招待,直抒实情。九郎心下不忍,于是留宿一夜。
次日清晨,子萧听见九郎叹息,问道:“有什么烦心事,只管讲出来,也许我能效劳。”
九郎说:“母亲心痛,只有齐太医的丹药能治。你与此人相好,还望帮衬一回。”
子萧应允,立即去城里讨药,回来交给九郎。九郎连连称谢,正要退去,子萧伸手阻拦,求请再留一夜。
九郎劝道:“我有个表妹,叫翠花,美丽无双,回头介绍给你。以后别缠着我了。”
子萧心头一喜,便放九郎离去。
三天后,九郎登门求药。子萧嫌他迟来,心里不爽,言语中多有讥讽。
九郎叹道:“我不来,是为你好。你执意如是,诚恐殃及性命。”
子萧置若罔闻,强留九郎陪寝,答应为他取药。
从此,子萧每三天进城取一次药。
齐太医纳闷:这款药吃了三副肯定见好,他咋买个没完没了。于是怀疑子萧恶意代购,又见他神色黯然,便问道:“看你面色不好,生病了么?”
子萧称无。
齐太医上手搭脉,惊道:“脉象凶险。今后生活要自律,再这样可就大祸临头了。”
子萧将信将疑,回去说与九郎。
九郎慨叹:“真是神医!实言相告,我是狐,纠缠下去怕要伤你性命。”
子萧不信,仍以丹药威胁,强迫九郎就范。不久,病魔附身,终于一命呜呼。
话说子萧有个同学叫永强,早先作了翰林,因举报巡抚贪污,被人迫害自尽。其夫人也跟着上吊自杀。结果第二天,永强醒了过来,自称“何子萧”,所言尽为何家之事。家人由此断定他借尸还魂。
巡抚听说此事,怀疑永强使诈,派人反复打探,必欲杀之而后快。永强惊恐万状,趁夜逃回书房,整天不敢出门,呆着无聊,暗中使人联络九郎。
待九郎到来,永强把持不住,又开始动手动脚。
九郎叱道:“你有几条命?好不容易才还魂,能不能长点心!”
永强叹道:“虽然二世为人,可活得太憋屈,还不如死了痛快。”接着道出此生怨苦,端的是:开局半条命,生死皆由人。
九郎陪着叹息一回,担心永强想不开,便献上表妹翠花。
永强得了美人,人生豁然开朗,再也不寻死觅活了,反而担心巡抚谋害,整天唉声叹气。
翠花得知始末,笑道:“此事容易,让九哥把他办了。”
永强惊问原由。
答道:“那个巡抚有余桃之好,这是九哥拿手好戏,办他绰绰有余。”
永强醒悟,又道:“只怕九郎不允呐。”
翠花不以为意,亲自求请。九郎无奈,只得应允。
于是,永强托关系把九郎献给了王藩台。作为一名有进取心的副手,老王自然清楚内中厉害,连忙在府中设宴,邀请巡抚参加。席间,九郎粉妆巧扮,翩翩起舞,宛如天人,看得一众嘉宾如痴如醉。
借着敬酒间隙,巡抚对老王说道:“跳舞那姑娘挺好,你开个价,我收了。”
老王笑道:“大人醉矣,方才跳舞的是个男子……”
“呀,那就更好了!”巡抚伏在案头笑道:“作为下属,得会来点事,明白我说的意思不?”
老王沉思片刻,低声问道:“此为永强倡优(古代歌舞艺人),大人若能饶他一命,情愿双手奉上,如何?”
巡抚指灯发誓,尽弃前嫌,当夜载着九郎回府,从此早晚不离,赏赐金钱何止千万。
半年后,巡抚染病卧床。九郎以探亲为由,带着金银珠宝回家躲藏。
不出数日,巡抚病故,老王成功上位。
九郎买房置地、蓄奴养仆,接外祖、母亲住在一处。宅院装饰奢华,内中舆马不计其数,譬如王者之家。旁人见了,莫不钦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