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小语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今天是农历冬月十六,阳历12月22,冬至日。为应景和学生分享了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学生们希望我谈谈为什么在冬至会“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适逢冬至,作者正在邯郸的旅社里,本是自己思念亲人,却并不直说,只说家中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思念着我这个远行的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中国诗里常见的主题。冬至这个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朝廷,帝王会举行“郊祀”礼,向上天请求消灾赐福。汉朝冬至被叫做“冬节”,这天官府将举行“贺冬”仪式,放假一天。在民间,冬至日全家团聚,祭祖。北方人要吃饺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喝羊肉汤;南方人则吃汤圆。

冬至前后天气寒冷,就是老百姓嘴里的寒冬腊月。冬至后开始“数九”,每隔九天作为一个“九”,共有9个“九”,81天之后便是春天。各地的人们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景物特征、农事物候及风俗习惯,编排出了各种数九的顺口溜。比如我母亲会这样念: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老狗,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

分享完我所了解的冬至,学生们却不尽兴,说我们应该聊聊红河的冬至。

“我们红河人管冬至叫过冬,我们要献饭(祭祀)献天地祖先,这是我们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重要节日。”

“我奶奶的口头禅是敬祖有福,敬土有谷。每年的这一天,无论她在哪里,无论路有多远,她都要赶回家献饭。她总是一丝不苟地准备各种饭菜、水果、祭品,少一样都不行。她年纪大了,总担心以后我们小辈不会献饭,每次都让我妈妈在一旁观摩。”

“我们过冬不吃饺子,要吃团儿(类似于汤圆,但没有馅儿)。我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糯米面,炒好豆面。冬至这天天刚亮就开始做团儿,圆圆的团儿也预示着团圆。煮好的团儿裹上香甜的豆面,先端给祖先。”

……

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讲着红河的过冬风俗。回想,刚来的那年冬至日的下午和朋友上街,很诧异街上的店铺大都关了门,后来才知道店主们都回家过冬祭祀磕头去了。也有幸去一个朋友家过冬,见证了献饭的过程,朋友的母亲一脸虔诚,酒、水、茶、天地牌位,每一道程序都烂熟于心,每一次斟茶倒水都恭敬有加,每一次祷告都诚心诚意。让作为观众的我很是感动。

婆婆在每年冬至前一两个月开始叠金银(一种特殊的纸,叠成银锭形状,有金色和银色两种),叠好后或用纸盒装起来,或用线串起来,祭祀完后边祷告边烧金银。今年她也叠了几大盒,在冬至前两周就和我说“冬至那天,我要回老家献饭。”昨天她已经启程回家准备献饭的各项事宜。办公室里20多岁的女同事也说:“今天下课我要回家献饭,这是我出嫁后的第一次献饭,不能让婆家人小看。”

阿老师则告诉我:“红河浪堤冬至时,已婚的女子都会回娘家帮母亲祭祖,冬至这天家中是没有女主人的,都是姑母们在忙碌。”

冬至本来是一年中最冷时节,万物凋零,萧瑟凄凉才对,可是红河的山川风物对时序的反应总是滞后,四季并不分明。这里除了极少的落叶植物外四处依旧绿意盎然,鲜花盛开,黄绿色的草凋零得极慢。那天看到楼下的香樟树红了几片叶子,我还特意去拍了照片。红河是看不到漫天黄叶簌簌落下的场景的,而我总觉得这样的四季缺点什么。

初升的月

今年截止冬至只冷过两次,两次都是因为冷空气过境,带来了降水。雨收雾散后,天地一片澄澈,天空格外蓝。忽冷忽热的天气忙坏了小花园里那几株桂花,天气一暖和它们就忙着绽放,冷雨一来,又是落花满地。昨天上晚自习,圆月高挂,清晖遍撒,浓浓的桂香浸润着空气。我和靠窗那组的同学开玩笑说:“你们有福利了。”

8号那天雨后玩得不亦乐乎的师生们(毕金荣摄)

云销雨霁,天高地迥,一片蔚蓝


这时节早晚温差12°左右(今天天气晴朗,12—25°),早晚有点冷,但并不寒,中午还很热。早晚偶见筒着袖子烤太阳的老人。人们开始嫌弃阳台上的太阳晒不干衣服,于是小区里四处有人晒衣服、被子。冬至暖阳炽烤过的衣服多了阳光的甜味。

烤太阳的衣物

这个季节依然如火如荼开着的是鞭炮花,花一串一串,因似鞭炮的炮筒而得名。喜庆热烈的花摇曳风中,寓意富贵吉祥,日子红红火火,因而红河很多人家都种,萧瑟时节,累累成串,为屋宇增色不少。

仿佛即将点燃的鞭炮

热烈的炮仗花(宋志辉摄)


幼儿园门口的火焰树开得异常繁盛,桔色的花朵仿佛盛满酒的高脚杯,硕大的花瓣周围还镶嵌着金色的花纹,远远望去犹如绿色树冠上燃烧的火焰。


和名字一样热情的火焰树


加蓬共和国的国树火焰树


有一次我和王先生从元江外出办事,路两旁开满了玫红色的花朵,五瓣絮状,形如兰花,配着绿色的叶子,婷婷的枝干,我和王先生惊呼“好美”,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它的名字,小城里还不见它的倩影。这几年小城到处搞绿化,有好些单位都种了这种花,校园里也有好几棵,今天又从落英下走过,百度了,才知道它的名字叫红花羊蹄甲(叶片似羊的蹄甲),俗称紫荆花。有个哈尼族女子见我好奇,还告诉我它的哈尼语名字“初玛达依”。还说花可以吃,就像玉荷花一样的做法,但味道比玉荷花要好。

绿树池边合


这个时节开得依旧火热的还有三角梅,我总觉得三角梅这种植物太贱。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丰沛的雨水,适宜的气候,随便扦插在杂草丛中就能开得不计成本的浓烈。花期还特别长,可以从春开到夏,开到秋,再开到冬。桔色、玫红色、红色、白色,无论在哪里,都是一大片。呵气成冰的时候依旧不缩脖子,仍然一片灿烂。

室内的凤仙花、蟹爪兰,正是花季。就算冬天早起上自习,看着这些神采奕奕的花儿,也不好意思说累。

办公室的花

好友家的蟹爪兰(李娅摄)


红河冬天的花艳丽芬芳,似红河的天气,火辣热烈;也似红河人的性格,热情奔放。

书上记载冬至时节的物候:大雁即将启程开始新的迁徙,喜鹊开始筑巢孕育后代,杜甫《小至》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则生动描绘出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在红河,经常是冬天与春天、夏天共存,只要没有冷空气过境,再冷也到不了哪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13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69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1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3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2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81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19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9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2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4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