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好友的新恋情在持续不到三个月后的昨天,再一次的以“不合适”宣告结束。
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生气,而是因为我们没有为失败找到一个好理由。
无论一个问题多么复杂,如果能以正确的方式去看待,它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
如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配的话,那他们是不能结婚的,因为将来条件一变,他们彼此就不再相配了。
这观点同样适合恋爱或者准备恋爱的人。
你有没有想过:所谓恋爱标准,结婚的条件,是谁设定的?是否满足每一条标准,就能收获幸福?
我们的大部分思维都集中于获取成果,因而都停留在现象的“表面”。没有进一步去探究有关目的与前提的有效性,没有想过去理解现象的本质。
只看树木,不看森林。
你忘了,所谓的条件和标准,几乎都是社会大众的标准;是身边人的标准;是爸妈、朋友、七姑舅婆的标准;是别人的标准;总之,都不是你的标准。
爱不是市场上的交易,你满足某个条件,给我一份爱,还你一份情。爱不是商贩们的磅秤可称量的。
爱不是把爱的对象作为避风港,让没有爱的能力的自己钻进去逃避。
那么,爱是什么?
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心理学家兼哲学家的弗洛姆提出:爱是一门艺术。
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艰苦的努力。
费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
爱的本质是为某物“劳作”,“使它生长”。
大自然孕育了植物,唤醒它们生根发芽、自然生长、开花结果。
生长是教育的本质。不需要任何目的,生长本身就是它的目的。
柏格森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创造进化论》中写道:
一个正在跳过障碍的人,他必须把视线从障碍物上挪开且一直盯着自己。
学习爱这门艺术需要遵循唯一的条件:
发现自己的天性。
天性是唯一创造者,无论面对爱情、婚姻、学业、事业,我们做的任何选择和决策,不能与天性本身以及它的规律相背离。
向外看的人在梦中,向内看的人真的醒来。
做一个园丁,建造一个花园。埋下全新的种子,灌溉自己,然后耐心等待它生根发芽。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人都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