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十点开始加班写简书,似乎没有晚特别多。
回想我小学一二年级就患有拖延症,好几次早上到了校门口才开始写作业,写完了再正常回班交作业;后来作业变多了,周末都会有一篇作文,我就给自己定每周一凌晨四点的闹钟写作文,写的快就还能再眯一小会再回学校。
初中坐公交车上学就方便多了,每天写作业的时间都是去学校的公交车上。
高中是从最后一学期开始学第一门课的。
大学倒是努力,经常不把高数复习预习完不睡觉。不过专业课的作业上面还是犯了老毛病,因为由我收压缩包,班里的同学总是有人等别人作业都交齐了,有人催着才开始弄。因此刚好,我作为学委也把自己做作业的时间安排在——班里同学的压缩包只差个别人没交上,我打开电脑统计好谁没交,并且开始催他们立刻交作业——没交的同学只好立刻开始做作业的这段时间。
考研就更离谱了,政治开考前,在考场外排队的一个小时,我看了一遍肖四最后几页的大题答案页,连大题题目都没有看过,几乎是我唯一着手准备政治考试的时间。
那么如此严重的一次次拖延都造成了哪些结果?
大致归纳如下:写字快、从小听到闹钟一秒立刻起床、上学不迟到、把控好紧迫感、高效收作业、考试从来不紧张(因为从小每次做作业都有倒计时),以及考研政治分数只比正常学习低了6分左右,且没有占用复习时间。虽说高考和考研都是侥幸超常发挥,但是想必也会有稳定超常发挥的原因。
因此我将拖延症久治不愈的原因归结为,每次都将拖延控制在自己可以把握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每次都没事。小拖怡情,又或许每一次倒计时的紧张感可以给日常生活加点彩头。但坏处也确实是影响了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在个人自由内做出一点点不那么出格的事,并不是代表这个人无可救药,或许以更包容的态度接纳自己或他人身上的拖延症,或许可以让世界多一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