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有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强调兴趣的最要性。当然,兴趣的重要性,确实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例如,我们上学的时候,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成绩就会很好,而如果对语文的兴趣不大,你的语文成绩就很难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感兴趣的东西,会激发人的思考能力,让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未必能做好。
02
我认识一个学长,本科在一个普通二本上的,研究生考到了中央美术学院。这些都得益于他20多年不断画画的丰富经验和精湛的技能。
他父亲是个画家,专注山水画,学长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从五六岁开始,就喜欢拿毛笔胡乱涂鸦,等到七八岁了,就能画简单的山水画了。我们都说这是天赋使然,其实也是通过 了后天的培训和熏陶。
研究生选专业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一定会选国画,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因为选专业的原因跟他的父亲大吵了一架。
他想选设计,他特别感兴趣。但是,他的父亲坚持建议他选择国画,因为那是他擅长的领域。谁都不想妥协。
学长认为只有感兴趣的事情才能让他走得更远。但是他爸爸说,你以后要是找不到工作,你随便画个画也不至于饿死,这毕竟是你擅长的事情。
(学长的画室)
可能是拗不过自己的父亲,也可能是权衡了利弊,学长选了国画,继续进修自己擅长的领域。毕业后,他在北京开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前段时间联系我说,他在筹备自己的画展,还跟我聊了关于他思维转变的事情。
他说,选了自己擅长的专业后,他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感兴趣的事情,未必会让你走得更远。因为很可能感兴趣只是三分钟的热度,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想放弃,因为不断的失败,会打击你的信心,很快就会消磨掉兴趣给你带来的“快感”。但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虽然未必感到很快乐,但是你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很多时候比浮于表面的快乐,让你更有动力去做一件事。
所以从他自己的事情中,他总结了三点。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人士,一定是具备这三点的:
做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是感兴趣的事。
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坚持比努力更重要。
不要急功近利,想歪点子,脚踏实地,稍安勿躁。
03
在自己写文的经历中,我深刻感受到他说的这三点。我们可能会整天想着写出10万+的文章,想靠写作月入过万,乃至十几万。于是我们就埋头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领域。
一篇文章发表后,可能阅读量就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于是当初码字时候的满腔热血完全消尽了。不断的失败,很可能让我们放弃写作,不敢做梦。
其实,这就是一个思维固化的导致的后果。我们总觉得感兴趣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做很好,一定会取得别人的认可。但是,你想过没?你感兴趣的事情,也许那些不感兴趣但是擅长这个领域的人会做得更好。例如你对脱口秀感兴趣,但是你肯定比不过,对这个领域很擅长的李诞和池子。
当下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吸引,也太容易变得急功近利。我们今天对这个感兴趣,明天可能对那个感兴趣,后天发现其实兴趣都不大,最后一定是“丢了芝麻也丢了西瓜。”
这样不专注的人,“兴趣”有再强大的作用也是无法撼动你的。
所以,不要被信息的浪潮拍晕了你的头脑。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外面的信息量再多,你都要冷静思考。你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有哪些优势?这些优势你要怎么发挥?你是否能专注?所以说,当下,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过于强化兴趣的重要性,要成为优秀的人,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放大这些优势。
信息化,数据化的时代下,兴趣未必是最好的老师,你能不浮不躁,专注并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才能在这个时代称王,否则下一个淘汰的一定是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