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俩双双考上大学,偏心父母却把女儿扫地出门,冷漠地说:“家里没有钱供你读书,你的学费自己想办法。”一年后发现父母卖房供哥哥读书,气愤地质问父母自己是不是他们女儿,得知真相,眼泪哭干。
琳琳和哥哥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一直不好,两人就决定努力读书改变命运,将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十年苦读终于到了揭榜那一天,不负众望兄妹俩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正当琳琳开心地计划未来时,父亲的举动让她崩溃到了极点。
只见父亲把琳琳的衣物和日常用品装到行李袋里,推着琳琳让她走,离开这个家,还冷漠地说:“家里没有钱供你读书,你的学费自己想办法。”
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举动,琳琳不明就理,和父亲吵了起来,她和哥哥都考上了大学,能让哥哥上,却不让她上,分明是重男轻女,想把钱省下来供哥哥上大学。
但不管怎么吵,父亲还是强硬地把她赶了出去。
琳琳伤心地离开了家,更加暗暗发誓要活出个样来给父母瞧瞧,她努力申请了助学贷款,如愿上了大学。
一年后,琳琳还是想回家看看,在她心里一直有个梗,为何父母要把她赶出去?她知道家里条件不好,如果父母好言好语给她说,没钱供她上学,她会考虑自己辍学打工供哥哥上学,而不是无情地把她赶出这个家。
虽然能上学了,但是被父母赶出家的情景一想起来都让她心里难受,她就像无根的浮萍,没有归宿。
为了找到答案,更为了让父母看看,没有他们资助,她一样可以上大学。
这次回家,琳琳带着调解员的,她怕父母再次把她赶出来。
走到大门口,所有的摆设照旧,有一种熟悉的家的感觉,唯一不同的是,大门口贴了一张告示,此处房子要卖。
“为了供哥哥读书,父母要不惜卖房子了吗?”琳琳这样猜想,也更加觉得对自己不公平,让她女孩家打工上学,却卖房供哥哥。
母亲听到外面的动静走了出来,一看是女儿,也是忍不住落泪,只是琳琳被愤怒包围着,直接质问:“为什么要卖房?”母亲伤感地说:“别问了,都是为你好。”
“为我好?谁信?大哥上大学你们就卖房子,我上学却没钱,让我出去打工,我是你们的女儿吗?你们是怎么做父母的?”面对琳琳一声声的斥责,母亲百感交集,几度哽咽。
其实母亲几次欲言又止,琳琳都没有注意到,只有调解员看出了母亲似乎有难言之隐。
这时,父亲韦福庆从屋里走出来,二话不说夺过琳琳的行李再次丢了门外,并且把琳琳往外推,连声让她“滚。”
这一次,琳琳再也绷不住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她实在想不通父亲为何突然变成了这样,就因为自己是女孩子,没有读书的必要吗?
母亲守护在琳琳身边,同样哭得想要昏厥,在调解员的劝解下,让琳琳先进屋再说。
当琳琳再次来到和哥哥一起努力学习的屋子时,她内心又如波涛汹涌,在这一年里,哥哥备受父母的宠爱,独霸这一间房,而自己如无根的野草。
想到这里,琳琳又再次哭着跑了出去,她要的不多,只要父母一句话,只要是爱她的,她宁愿出去赚钱养这个家。
可令她疑惑的是,父母以前也没表现出对她不好,偏爱哥哥的样子,她总觉得父母一样是爱她的。
为了弄清父母的异常行为,琳琳决定不走了,回家探个究竟。晚上吃饭时,邻居张阿姨来到了家里,她说看到了要卖房子,她愿意出3万块买下。
琳琳母亲不愿意,觉得太少了,起码要5万,琳琳也随着说“不卖房。”
可张阿姨接下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吓坏了全家“要不是因为你哥的病没钱治,我还没打算买房呢?”话一出口,在张阿姨身边的母亲吓得赶紧捂住了她的嘴。
“你才有病!”琳琳看到这诡异的举动,她愤怒地把张阿姨赶了出去。
第二天为了弄清真相,琳琳偷偷跟随父亲,只见父亲到了一个很小的作坊里戴着防毒护套干喷漆的活儿。
这时的琳琳又心疼父亲了,这种工作很伤害身体的,她不要父亲为了哥哥来损害健康。
她跑过去跪在了父亲面前要他回家,而父亲在此刻连连推女儿赶快出去,里面空气不好。
琳琳长跪不起,韦福庆也哭了,抱着女儿不得不说出了真相,她哥哥得了白血病,为了不拖累女儿,不得不狠心把女儿赶出去,如果当初说出实情,凭女儿那么懂事善良一定会不上大学,和他们一起赚钱给哥哥治病的,父母宁愿让女儿误会。
晚上,韦福庆接到了医院来的电话,说他儿子病危,让他们全家赶紧去,
琳琳跟随父母来到医院后,医生摇了摇头,他们已经尽力了,本来白血病就很严重,又受到了其他感染。
父母哭得死去活来,连儿子最后一次面也没见到,琳琳更是后悔知道得太晚。
给哥哥办完丧事,琳琳收拾遗物时发现了哥哥写的一封信:妹妹,请原谅我和父母一起欺骗了你,看着你和爸妈误会越来越深,我很难受,是我得了白血病拖累了这个家,如果我离开了,不要怪爸妈,全家人都爱你,不想让你受一点委屈……
一封信道出了所有真相,父母没有抛弃她一样是爱她的,只是为了让她安心读书做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琳琳决定了,她要替哥哥撑起这个家,白天和父亲一起去干喷漆的活儿,父亲说,为了给哥哥治病,欠外债17万,干这个工作工资高可以早点还清。
亲情之所以可贵,不是因为生理上血缘关系的羁绊,而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雨都坚定站在你身后的坚持和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