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眼望去的菜摊,绿色盛行,生菜、黄瓜、大葱……
有些“选择恐惧症”的我,最后挑了看着还有点亲切的扁豆,只不过是“瘦款”(后面细细解释)。
吃货不啰嗦,先上成品图喽。
配料:花生油、花椒(老家特产哦)、盐、虾米(刚好有)
刀法:斜刀(扁豆太瘦,如此刀法看着会很多,且有美感)
用时:十五分钟
步骤:不说了,小白的做法很简单,所谓“清炒”,就是炒的过程中,间歇性放清水,然后就是焖啊焖,熟透即是成功了。
02
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吃扁豆。柴火、铁锅、老妈的手艺,三者交汇,就是一盘垂涎欲滴的美食。
脆爽的口感,飘着淡淡的清香,眯着眼,嚼着翠绿的薄豆皮以及裹在里面的小扁豆,再无什么大追求。
所以,茫茫菜海里,我选择了亲切的它。
没有柴火、铁锅、老妈的手艺(只有回家才能享受)。
只有电磁炉、网购的“铁锅”、赶鸭子上架的手艺拼凑出来的菜,色香味都有了,也可以晒到朋友圈显摆一下自己有多能。
热乎劲消退之后,只有自己清楚少了些味道。
那种味道,很久以前,经母亲的手,藏匿在一日三餐中,成为一种印记刻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独家标准。
出走多年,尝过各式美味菜肴,依旧独钟脑海里的那种味道,会不自觉的和那个标准对比。
03
开头之所以说“瘦款”扁豆,是因为我所青睐的扁豆是“胖款”,它容纳许多美好的记忆以及老妈的爱。
拉链一样的背脊,心宽体胖的身材里,游离着三五个胖豆子,隔着薄薄的、干瘪的肚皮,能看的一清二楚。
常在午后藤荫下,摆一筐胖扁豆,坐一把小木凳,一边择(zhai)豆筋,一边听母亲讲故事。
几个故事讲完,身旁像拉链一样的豆筋也堆了好高,择好的扁豆被母亲切成丝,或随意撕成片,做汤、做小菜配米粥,都是妥妥的新鲜美味。
山上捡来的干柴,自己铸的铁锅,加上母亲细腻无私的爱,炒出来的扁豆香辨识度极高。
这些琐碎的记忆,温暖、难忘、珍贵。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与母亲有关的记忆,刻在心里,随你到远方,成为你乡愁中的一部分。
常以此念,告己坚强,心怀感恩,不负期待。
谨以此祝母亲永康健。
我的文,你回眸
出走一天,受得住喧哗,也守得了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