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抽空看完了《海底两万里》,作者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作家凡尔纳的卓越远见和渊博知识,让人叹为观止。他既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伟大的预言家,从他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作家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是多么重要。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
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罗纳克斯教授及仆人孔塞伊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捕鲸手内德·兰德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是内莫艇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内莫邀请阿罗纳克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
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们的家乡。
19世纪,现代科学并不发达。但是作者在《海底两万里》书中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完全合乎情理的故事,如今很多都变成了现实。
比如,潜水艇,鹦鹉螺号。1952年,美国海军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为了纪念凡尔纳,因此以鹦鹉螺名字命名,也是第一艘从水下穿越北极的潜艇。
凡尔纳想象的潜艇是由双层船壳造成,一层是内壳,另一层是外壳,两壳之间,用许多工字形的蹄铁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船身坚硬无比。由于壳与壳之间有这种细胞式的结构,这船像是一大块实铁,中间饱满无隙,可以抵抗一切。它的边缘不可能松动;船身合二为一,是由于结构本身的力量,不是由于铰钉的扣紧;因为材料配置完全适合,构造整齐划一,它可以在海洋中行驶,不怕最汹涌的风浪。
书中还介绍了深海潜水服,水下呼吸的潜水氧气筒, 火箭,电变成动力,以及到达北极等等,都已成现实。
是不是凡尔纳的想象激活了科学家们的思维,按照他所说的原理一件件去实现?我觉得有可能,鹦鹉螺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
真真切切印证了这样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当然,也说明了作者具有渊博的知识背景,他的想象并不是胡编乱造。
通过阅读,让我恶补了一下海洋知识。至于那些眼花缭乱的海底动植物们,实在抱歉,完全不能内化到自己认知结构中来,因为太陌生了。
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马里亚纳海沟有11034米,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
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发生潮汐。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
我认为,《海底两万里》的使命,不只是为了向我们呈现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体现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还在反映着鲜明的价值观。
当时,波兰社会正处于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的阶段。作者在书中塑造了内莫船长这个反对专制统治的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防止危害人类自身的行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