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白鹿原》,但是一直也没有接触,连前几年的电影也没有看,再次的接触到《白鹿原》的话题是陈忠实先生2016年过世,那一段时间网上都在评价这本书,对此书的赞誉很高,我便想着有时间一定要把这本书看了。
从2016年到2017年自己似乎忘了这本书。从10月份用微信读书后,便在拥挤的地铁上开始了《白鹿原》的阅读。
持续了好几周,终于慢慢的把《白鹿原》看完了,看完后最想说的是:这真是一部很好的作品,还好我没有错过它。除此之外,真的非常敬佩陈忠实先生能够把此书的情节安排的如此紧凑,书中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陕西农村的景物描写真是令人赞叹不已。最让我觉得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刻画的一个时代,刻画了一批形形色色的人,这本书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白嘉轩和鹿子霖这两个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处世原则,这也让他们完全拥有了不同的命运。白嘉轩刚正不阿,讲究的是仁,鹿子霖贪婪好色,讲究的是利。他们不同的性格同时也影响了很多人,推动者情节的发展。
白鹿两家完全不同的处世风格,是因为家训家风。书的后半段曾写道白鹿两家的发家史,白家的祖先的资产是一个铜钱一个铜钱的积累起来的,鹿家的祖先是靠忍辱负重学艺成材的,这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念,前者是你宁可死也不能受辱,面子比天大;后者是我什么都可以忍,会不择手段的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觉得本书也在弘扬一种民族的气节,这种气节在朱先生的身上、白嘉轩的身上都有一定的体现。这种气节或许在现在很多人看来是迂腐的,但是老一辈的身上确实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守,是对于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守护。
本书中还令人唏嘘的是不同人物的命运。白嘉轩的儿子白孝义由村中的族长到讨饭的叫花子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县长,具有着讽刺的意味。白灵与黑娃的结局又让人感觉深深的悲哀,人性是值得永远思考的话题。
其实对于我来说,这本书读完最大的感触是它把我从奶奶口中听到的那个时代具体化了。这本50万字的鸿篇巨制在我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每次读的时候我都在想象那个年代的中原农村是怎样的情景。
奶奶是一个很传奇的女子,把9个孩子慢慢都养大成人。小的时候她会给我讲她曾经看到的留着发辫的老人,也曾给我讲过抗日战争时全村拖家带口逃亡的往事,以及解放战争时无数死去的人。那是怎样的往事,那是怎样的时代,在奶奶只言片语中我总是独自想象。老家老宅的角落中那个织布的木架子还静静的躺在儿时的记忆里。这些想象是没有办法连织成片的。
《白鹿原》这本书却把我的想象绘织成画面了,它向我展现了我曾经极力想去拼凑的语言。它向我展示了奶奶曾经生活过的时代,这本书向我展示的精神,奶奶的身上一直都有。或许你没有办法想象白嘉轩为什么要把腰杆子挺的那么直,可是我了解,从奶奶的身上我知道人活着总要有所追求,不亏于人,不愧于心,坚强与坚守在奶奶身上得以很好的体现。
《白鹿原》一书中女子大多没有建树,而我所了解到奶奶在那个时代,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也是很大的,她们自强勇敢,她们几乎用一人之力扛起家里十几个人的命运。
无论如何感谢《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