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
你研究过穷的老写吗?窮。身子像弓一样弯曲在洞穴下,力气被困顿的窘迫跃然纸上。穷的意思有好多,《尔雅》里的解释排在第一位的是极和尽—无穷无尽,《登鹳雀楼》里的欲穷千里目,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用一个穷字描述了一个超级的大场景,很有画面感。而穷字的第一个意思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又或是穷且不坠青云之志等诸如此类。这里的穷则是描述境况,大概乎是身处困窘之时,郁郁而不得志。而对于身处现代的我们,接触到的穷多半是财物的缺失,这是穷字里最缺乏诗意的解释。
我最初总觉得这个穷字来源于象形文字,原始社会人们凿壁而居,举身之气力,辅助之器具,大都有限,凿好的洞穴也大概只能容纳家人躲雨和宿眠,身体和臂膀都不能自由伸展和舒张,整个人被洞穴牢牢困住-----这大概是最初的穷字的由来。
中华民族的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每个汉字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裹挟得更加丰厚,意义渐增。古代以至现代的文人雅客总爱用“穷其一生”来表述自己对某种理想的追求的决然心态。这个“穷”大概是区别于贫穷的最有诗意的一个含义了。我们不然就直接来讨论,穷字最直白的意思。缺少财物,即为贫穷。世人大多怕穷。尤其国人。似乎“穷”就是一件万恶不赦的事情,大概乎只要一接触到穷字,就如同身上沾染到别人擤过来的大鼻涕一般,强忍着厌恶偷偷得拂拭了。所以,处久了你才会发现,身边的好多人鼻涕眼泪一大堆,自己悄么声套个外套在外面粉饰一番,深夜无人之时,才在镜子前忍着恶心独自整理。
这种境况我是深有体会,小时候出门,不管家里多么穷困,孩子们多半都要把最新鲜的衣服装裹在身体上。所以我们方言有个词语叫扎裹,多半的语境是出门时,对门的二大娘或者三嫂子会在后面偷偷得说,瞧,扎裹得这么好,去哪里啊?对个人本身的扎裹表现在出门的环节上,对身世乃至于老祖宗的扎裹就出现在酒桌上了,酒不用过三巡,酒桌上势必就开始吹牛,大致是吹我的表哥在省厅,他的亲舅是百万富翁诸如此类,是不是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用实例来证明,所以北方的饭桌与穷无关,却又处处相关。所以,我打小看不上这些酒桌文化,更听不得别人扎裹穷。偶尔听到有北方来的朋友吹嘘,我哪里哪里的哥们生意做到多大多大,就好像听到别人在吹自己的金链子有几斤几两,甚是嗤之以鼻,大有靠近其脖颈看看有否掉色之势。
穷人爱扎裹穷是有历史人爱扎裹穷是有历史原因的,也是有现实理由的,这并无是非对错之论。比如现在,有人装富,自然就有人哭穷。我对苦穷不大能理解。好不容易身上长了几斤肉不应该要扭一扭晒一晒的吗?可是人家真正的富应该是怕被惦记吧。看他脚踩穿踏拉板,看他身穿陈旧体恤衫,不妨碍雪茄别墅保姆,这时候装自然是有先抑后扬被探究到的惊喜,是好事一桩。
财物的穷和富可以粉饰。理想抱负是否得志就很难掩盖了。毕竟有郁郁不得志时的忧郁神情就足以让额头发皱,让眉眼生尘。而志得意满,有志之士的神情岂是鲜亮的衣服所能媲美的,脱离了穷顿的意气自然会丰发,自然得装饰在了眉角。这些也远不是钱财所能给予到的。可惜,达志这番操作没办法与钱财同论,钱财的祛穷可以即时惠及众人,也很能实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独愈乐的效果。而达志却没办法有这么立显的效果,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显然是针对少数大家,毕竟济天下这个目标太艰巨,弄不好还真会吃力不讨好。
这或许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对身穷不若志穷的选择吧。如若能穷且不贫,甚至于能愤懑—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大概脱离困顿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