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作者美国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
1、作者提到导致拖延症的有生理原因。
细节决定成败。
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是典型的执行能力差,几乎天天出门找眼镜,找钥匙,甚至出门要翻找出门穿的衣服,鞋子。
好不容易出门了,却发现钥匙落家里了,或者要带的东西每装入包里。
手头上的事情丢三落四,永远处于“无序”中。
上班,聚会永远是匆匆忙忙,忙于解释。忙乱的状态下,工作缺乏条理,效率自然不高,影响工作成就。
特别羡慕将事物安排的井井有条的人。
失去的对时间的把握,这种行为在不断的重复,大脑形成了记忆,行动成了习惯。
久之,注意力越发散乱,生活总处于焦虑,紧张状态,有了轻度抑郁执行功能障碍,作者说这些都是心理病症。
2、作者指出导致拖延的外部原因是家庭。
家庭是我们的第一个学校,是塑造我们价值观的地方。
而大多父母对孩子给予了过高期望,期望孩子完成自己未竞的梦想。
教育中不断施压,控制,怀疑,恐吓。
孩子感受到有形,无形的压力,从自信变成恐惧,从听话变成抵触反抗,从依赖逐渐疏远,甚至逃离。
有的孩子不会处于家长强大的气势,不敢反抗,表面应付,内心自卑,丧失自我。
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以后走上社会,在各类环境,压抑,逃避,遇事往后躲,做事严重拖延,人际交往能力差,被动费力取悦,阻碍了事业发展。非常可悲。
总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拖延症。
英国作家、诗人塞缪尔•约翰逊说: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通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或是找借口将事情延后处理,最后事事干不好,哀叹时间去了哪里?
或者是处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害怕失败,害怕让他人失望,干脆在行动上拖延。
也有恐惧成功,怕付出太多的代价。
找到拖延的生理原因,和家庭原因,迎难而上,尝试改变。
《拖延心理学》作者说生理拖延是病,可以治疗。
1、向专业人生请教学习,也可以自我学习,学习规范化。
如学习时间管理,每天做事都做记录,几点到几点都做了什么事,记录清楚,每天行为有规律,清晰一目了然时,就可以科学安排时间,事情。
2、改变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如坚持阅读,坚持锻炼,如把每件东西放到固定地方。
3、 脱离手机依赖。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曾假设说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一些被点亮的神经元连接到了一起”。
你玩手机越多,大脑对玩手机的反应就越多,久而久之,在大脑中设置了“精神轨道”。你的大脑就在玩手机这个轨道上越陷越深。
阅读时,睡觉时,将手机放入客厅,远离自己。让手机也来个大放松。久之,就能从惯性的凹槽中跳出来。
4、 逐渐养成良好习惯,把习惯融入自己的生物钟里,每每做事,大脑的生物钟就会推动你去做事。
成功从改变细节开始。
不要安于现状,不要一位选择逃避,不断学习,强大自己。
时常审视自己,看看过去一段时间,自己又拖延了吗?做了哪些蠢事,假如没有意识到,不是自己变聪明了,是根本没有成长。
看到这句话: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发现自己傻逼的过程。
让自己意志力,思考能力不断提升,变得越来越自信,坚毅,和自己和解,和家庭和解。
我们的焦虑,拖延症也就消失了,执行力大大加强了。
不论何时,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在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并从中感知到了满足与愉悦。这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