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小的时候没有过荒唐的想法?
我就曾经有过很多。
比如能不能拿着伞当降落伞啊。但直到我长大到高中,却都不曾摸过真正的伞。因为我们那里是北方,干旱,雨水少,风大,伞基本上没鸟用,大家都穿雨衣,所以我也就没有了亲自实践的机会。
但在铁轨上尿尿会不会被电着小鸡鸡这样的事,我是的确担忧过的。那时候去放驴,驴放出去不用管,我们一帮小孩就在铁轨上用铁丝让火车轮压刀片玩,有天,带头的奎奎建议我们排成一队往铁轨上尿尿。我尿到一半,忽然想到铁轨导电,火车车轮与铁轨摩擦会不会产生电,会不会导过来电到我小鸡鸡?于是提裤子逃了,后来,因为这件事,我被小伙伴鄙视了一整个夏天。
我干过的最搞笑的事,莫过于自己把母鸡赶跑,爬在鸡窝上孵蛋,看能不能孵出小鸡来。结果,还没有等实验结果出来,就被我老妈的鸡毛掸子一通招呼,打得我到处乱窜,后来,老妈留在我屁股上几条红印,肿了好几天才消下去。
再后来,等到自己大一点,读书了之后,这种好奇而又荒唐的想法,就渐渐变得少了,直到自己成人,觉得这类问题幼稚、无聊,再也不愿意提起。
但最近,我儿子子承父业,接了我的班,开始干各种荒唐的事,问各种古怪的问题,终于把我也拖了进去。
比如,有天,我们出去,他磨蹭不肯走,我说,再不走,太阳就落山了。儿子说,太阳不是落山,是掉到海里面去了。我问:你怎么知道掉到海里面去了?他答,那天我们去海边玩,我看着她掉进去的。
然后,这个太阳掉海里面的问题还没有纠缠清楚,他又扯出一个新的话题:他要在海底捅个窟窿,把海水漏干,这样太阳就能出来了,问我,海有多大,多久能漏干?我真是被问住了。
问题是,我怎么知道这么无聊的答案?谁会去回答这么无聊的问题?
晚上回来,儿子折腾完睡了,我还被他的这些问题困扰着,那天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我竟然鬼使神差底坐在电脑前面,上网去搜儿子的问题。更加搞笑的是,我还竟然真搜到了他问的问题。在译言网上,有个【What if 系列】,其中有一个话题,就叫“把海水抽干”,里面真有人问这么无聊的问题,问题是美国一个叫—— Ted M的家伙问的:
如果在海洋底部最深处(挑战者深渊)挖一个半径10米且通向太空的洞,那么海水会以多快的速度漏出去?海水一点点抽干了地球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结果有个家伙,还真就很认真地回答,说:是可以抽干的,并一本正经地计算,说管子要到火星上才安全,过滤网要经常清洗才行,然后还计算了下,说,只用一个管子的话,要抽几十万年才抽完,如果要快点抽完的话,就要多挖点洞。但多挖洞的话,世界地图会发生变化。于是,他就一本正经地画了很多幅地图,来解释水位降低100、500、1000、3000、5000等米地球的变化状况。最后,回答者说:“抽空海洋一半的海水会对气候和生态系统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态圈会崩溃,大量物种会灭绝。”于是他建议:“或许我们就不应该手贱把大海抽成这样的……”
我去,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博学而又闲得蛋疼的人,他的回答深深勾起了我的兴趣。
我仔细看文章后面的信息,原来这个回答出自美国一个叫what-if.xkcd.com 的博客。我点上去一看,竟然全是英文,看不懂。
于是,只好寄希望于中文,看看有没有人翻译。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搜了下,在中国,还真有人翻译了这个博客上各种各样奇怪的问答集,并合集成书出版了,名字叫做《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以下简称《what if》)。这里面的问题,全是些脑洞大开,笑死人不偿命的问题。
这本闲得蛋疼问答集的作者叫兰道尔·门罗,原来他曾在NASA工作,制造过机器人。后来,他在2006年成为了全职的网络漫画家,创立了xkcd科普漫画网站,我搜到的抽干海水的问题,就是他在xkcd上回答网友提问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个。
据说这个漫画科普网站在美国非常有名,非常有影响力,鉴于门罗在科普领域做出的贡献,国际天文联合会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门罗。
掰扯完作者,我们回来掰扯掰扯书。
这本书共有十二个合集系列,60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初看都很无聊,但读起来却都让人忍俊不禁,读完之后,又会忍不住掩卷遐思。小时候,我们都会问很多问题,那些问题,在大人眼中都很蠢。可是,当我们真的用心思考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没有所谓的蠢不蠢的问题,如果严谨科学地去回答这些问题,答案会对我们的很多方面会形成很大的挑战,有些甚至可能会超出我们原本的认知和知识范畴,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我们时不时产生“哦,原来如此”的惊叹。
即便如此,《what if》也仍然不算是一本“有用”的书,但它确实又非常的有料,而且有趣。我的阅读经验是,读《what if》:
第一,你不需要带着什么目的来读,随手翻翻就好,不管翻到哪页,不管翻到哪个问题,都能读下去,作者的回答都很风趣幽默,却又非常严谨有料,科学性十足;
第二,这本书可以唤起我们的新的求知欲,激发我们新的想象力,可能会在荒唐可笑之外,会触动你心里某根小小的弦,让你时不时会产生莫名的感动,让你重新体会到童年时代的那种天马行空。
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生存久了,我们会变得麻木,《what if》实际上更像是一种高级脑保健操,可以让我们在一切知识和行动都想转换成钱的过程中,稍微喘口气,体会到用知识消遣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