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熏蒸的七月,网络上的热闹倒比蝉鸣更聒噪。晨起开屏,满屏皆是 "人设崩塌"" 惊天反转 "的标题,直教人想起乡间瓜棚下吆五喝六的赌局 —— 骰子掷得越响,下注的人便越多。先是宗庆后老先生的" 企业家精神 "碎了一地,接着马克龙夫人的陈年旧闻被翻炒成" 变性人秘史 ",如今少林寺的"CEO" 又因贪腐落马,连带日本海啸的灾情也成了流量盛宴的配菜。
这些天我常对着屏幕发笑,那些键盘侠在网线那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像巷口茶馆里嗑瓜子的闲人,见了什么都要搭腔。有人考据马克龙夫人的喉结面相,有人深挖少林寺方丈的老婆,更有人对着海啸视频预言日本的未来。他们哪里是在关心真相,分明是在自家瓜田里摘了个歪瓜,偏要当作宝贝来炫耀。
最妙的是那 "吃瓜群众" 的称谓,倒暗合了古人 "瓜棚豆架野老闲谈" 的意境。只不过旧时农人说些家长里短,好歹还带着泥土的气息;如今这网络瓜棚里,却满是精心栽培的转基因瓜,果肉里裹着营销号的蜜糖,瓜皮上刻着 KPI 的刻度。前日见有人在论坛争论 "变性人能否当第一夫人",言辞激烈处竟搬出法条来,这股较真的劲头,倒像是见了邻人晒被子比自家多出半寸,非要论个长短不可。
说到少林寺的风波,倒叫我想起 "卑微是人世间的隐身衣,穿上它便可以冷眼旁观这戏台般的世界"。释永信大和尚的 "商业帝国",何尝不是另一场更荒诞的演出?当袈裟换成西装,木鱼声混着点钞机响,佛前的香火便成了资本的筹码。只是这出戏唱得太过卖力,连后台的道具都忘了藏 —— 那些代持的股份、虚高的香火钱,终究成了刺破 "禅武合一" 画皮的银针。
日本海啸的新闻夹杂在八卦里,倒像是给这场狂欢泼了盆冷水。屏幕上翻涌的海水,与键盘下流淌的口水形成奇妙的镜像。有人对着灾情画面沉默良久,有人将过往的纠葛翻出来絮叨。只是灾难本身从不是谈资,那些在洪水里挣扎的生命,原该得到最基本的尊重,如同落在任何土地上的雨水,本无分别。
前日去街角便利店买矿泉水,老板正用抹布擦着冰柜,柜台上的平板新闻推送跳着 "少林寺方丈被查" 的标题,字里行间闪着刺目的红。冰柜里的可乐在压缩机的嗡鸣里轻轻震颤,电视里正播报日本灾区的救援进展,主播的声音混着推门时的风铃响,倒比网络上的热闹更耐人寻味 —— 原来真正的世态人情,从来不在热搜榜的榜首,而在市井巷陌的烟火里,在那些被流量浪潮冲刷过后,依然固执地生长着的真实与悲悯里。
人活一世,原不必总盯着旁人的戏台。就像老井里的水,任巷口人来人往说些什么,只管映着自己的月亮。网络上的喧嚣再盛,破晓时分终究要被晨露打湿,倒是花坛里五月种下的向日葵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