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中如何精确对准目标(一)
——分析考点,找准方向
朱玉岩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所以语文课程承载的内容远不止课本的那些容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连课本内容都教不好,目标不明确。一篇篇文章学习结束后,孩子们没有形成相应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设置精准的目标非常重要。就像赵校今天培训的那样,语文课程不止是浪漫,还要有精确。
这两天,我也通过听课,以及自己的备课在想,为什么在进行目标设计的时候不够精确?为什么考试会和日常的教学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很多时候是老师们对考点不明确,而考点实际上就是课标要求的各种变形。就着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今天,在赵校的讲座中说了,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也发现一篇篇文章的阅读,就是让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通道,阅读的过程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对这些信息进行概括、总结,发现在文本之中的隐藏的那些共同的规律和特征,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能力。
那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内文本的阅读,一类是课外的整本书阅读。课内文本的阅读是基础,达成课标中的基本要求。而课外的阅读则是通过阅读以及一系列阅读策略的讲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通过分析试卷,结合课标我整理了小学阅读的基本考点,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文字应用基础,第二类是语言概括能力,第三类是理解能力,第四类是语言表述能力。这四种能力贯穿整个语文的学习,也以各种变式出现在考试中。并且通过翻查不同年级的考卷,也发现了,年级越高,文字应用基础(字、义、音)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在不断下降,到了初高中阶段,单纯的基础题考试的比例会下降。而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题目会比重加大。
这几种语文的能力,不是在一张张试卷的练习中形成的,而是找到这几种能力在考试中的考核要点,进行逐一分析,然后分解到不同类型的文章中,不断对学生进行训练培训。只有这样考试才能和文本的学习融为一体。
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题型来看,语言概括能力主要考察三大方面:一是,运用简要语言,概括文章中人、物的特征。这里细分的话还会有不同文体的文章具体要求。二是,对文章整体或者局部进行概括,这一点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对学生来说需要不断在课上给方法,强化训练才能够达成。三是,语言表达能力,考察这种能力的题目有两种,一种是语言运用题,比如写比喻句、夸张句,写广告语等,这种体型是基本。另外一种题型是在阅读理解中考察,比如根据上下文,写出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等,或者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也发现所有的考试,考点都能和日常的教学相联系。只不过我们平常没有认真分析而已。
语文的文本教学占据了我们课堂的大部分的时间,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的海量阅读。然而,阅读的低效在课堂上比比皆是,所以,今天的读课标,分析课标只是一个学习的开始,后面的日子里会从文本分析的角度,考题类型如何与文本教学相结合的角度去进一步深入分析,让语文的教学真的实现浪漫、精确,让语文课堂真正实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