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回答》

f4719efb40a96a7ccfd650b871b3f346_u=4189643026,318139892&fm=173&app=49&f=JPEG_w=640&h=1652&s=BD2E777E95C15CE24AF5F1CA0000A022.jpg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回答》是诗人北岛1976年创作的一首朦胧诗,它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
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回答》创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3期。此时的诗人在地下进行着诗歌创作,和一些朋友一起自费编辑出版诗刊《今天》。《回答》是对诗人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那个荒谬、罪恶现实社会进行披露、怀疑和挑战。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首诗善于运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复杂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在抒情结构上,体现出“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的变化,语言冷峻、充满理性。

前几天写了一篇《高尚 卑鄙》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很多东西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就像人说,谁和谁不卯,谁和谁不在一个频道,谁和谁尿不到一个壶里去,用现在的话说三观不合,咱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学雷锋做好事助人为乐,现在人却说你下贱不值钱,为啥要去帮别人,和你有啥关系。你无缘无故帮助他肯定有啥目的呢?所以现在人常说,把人整得不会弄了。

“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意味着那些在生活中选择以卑劣手段追求私利、损害他人利益的人,他们的行为最终会成为自己永恒的耻辱标记。这类人或许能在短时间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某些物质上的满足或地位的提升,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所作所为将被后人所不齿,成为反面教材。墓志铭作为对他们一生的总结,无疑是对其卑劣行为的最好讽刺和警示。相比之下,“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则是对那些坚守道德底线、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之人的高度赞扬。高尚者的一生,往往充满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弱者的关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当他们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墓志铭上镌刻的不仅是他们的名字和生平事迹,更是对他们崇高品质和无私精神的永恒铭记。这样的墓志铭,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后来人的激励和鼓舞。这句墓志铭不仅揭示了卑鄙与高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及其后果,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于道德价值的普遍认同和追求。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和对于假恶丑的唾弃都是不会改变的。但是今天金钱至笑贫不笑娼,爱钱不要脸,亦然都成了常态,何来高尚卑鄙之说呢。有钱人卑鄙的理直气壮,无钱人在高尚都矮人三分,但我还是坚守初心当一个好人,不去做龌龊之事不去当卑鄙小人。我永远信奉: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话不仅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更是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生动诠释和弘扬。让我们都以此为鉴,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