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中总有人是承担者,总有人是不管不顾的。
昨天有几位“承担者”很是委屈:自己为家付出了很多,总是想到大家的需要,父母的心情,自己受点委屈不要紧,重要的是大家开心,一家人和谐。
生气的是,那个不管不顾的可以自由说出自己想要的,自己也想说却说不出来,为什么他可以这样肆无忌惮!自己也有气呀,也有一样的不满,为啥你就不能理解我?凭啥你可以说!
最气的是,父母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懂事照顾而偏爱自己,总是会惦记那个“不讲理”的姊妹。凭什么自己付出这么多却还得不到认同?偏爱都不需要,一碗水端平好不好?
记得郭麒麟在《演员的诞生》中演过的一个小品:妈妈生气回了娘家,过了两天因为不放心跑回来,一进门就是数落。弟弟很是懂事,打扫了房间、做好了饭。哥哥只是爱玩,一切都搞的乱糟糟的。看到妈妈回来哥哥好紧张怕妈妈骂,弟弟很开心就等着妈妈表示感觉安慰。妈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妈妈总是说半句话,“我不回来,你看看这个家......”,“你们是不是要累死我,咋不饿死你......"
妈妈一肚子抱怨的话语,展现出来的都是“没有我在你们过不下去吧”,背后的语言是:我是多么重要!你们没有我不行!
后半句没法说出来,是因为弟弟做了原本是自己的一切,让妈妈感觉到了失落。虽然辛苦,自己妈妈的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弟弟做了妈妈要做的一切,妈妈的位置怎么?
妈妈心里并没有弟弟所期望的欣慰,而是满满的失落。妈妈心里的情绪不知道怎么表达,回来的台阶没有了,自己该何去何从呢?
哥哥发现了妈妈的心事,弄乱了弟弟收拾好的衣橱、房间,打翻了弟弟做的饭。哥哥的尴尬、不懂事,终于迎来了妈妈发着牢骚的笑脸。
当父母需要用为孩子服务而站住自己的位置时,那个懒的、笨的、不懂事的孩子,恰恰满足了父母内心的需要。笃定了:这个孩子终究离不开我呀!
这种笃定的糟心,多令人安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