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剧蛮火的,《北京女子图鉴》,讲的是以陈可依为代表的独身女性在北京的真实恋爱与生活故事。
本来挺励志的剧情,硬是被一些网友无端中伤:
“作为女人,那么拼干什么,嫁个好老公得了。”
“女人不适合当领导层,优柔寡断的。”
很多时候这就是赤裸裸的带有“刻板印象”意味的性别歧视啊!
说起“刻板印象”,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心理学名词,没错,可是同时它也是传播学里的一个名词。
刻板印象:它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的,固定的,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的看法。
生活中关于刻板印象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你是温州人?那你家里一定很有钱!”
“你是湖南人?那你一定很能吃辣吧!”
更过分的还有,“你是河南人?那你是不是也偷过井盖?”
我们都知道“刻板印象”不是什么好事,可是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对他人先入为主的印象呢?不外乎这四个原因。
第一,社会刻板印象有着现实基础。比如我们看到开豪车的美女都会嗤之以鼻,但是无可否认,这社会确实有很多拜金女的存在。
第二,人类的大脑都是喜欢偷懒的,可以下意识概况的事情,不愿意费力费时去推理。
第三,我们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从某一群体而不是从群体成员的个体角度去认知。
第四,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那些突出的特征,会比那些不醒目的特征,更容易认知者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你是河南人勤劳勇敢,我可能听了就忘了,你说河南人偷井盖,我几乎永生难忘。
那么如何破除“刻板印象”呢?
首先,在接触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时候,避免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而是要通过各方面的长期观察,客观评价。
其次,拓展自己的视野,一个狭隘的人看世界,和坐井观天的青蛙没有区别。
最后,永远不要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哪怕你遇到的九十九个都是坏人,也不代表第一百个也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