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默然凤
“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颈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这是少平的选择: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大牙湾,艰辛又沉重的煤矿世界,平凡又温馨的家庭生活……
这也是路遥的选择:从平凡的世界出发,努力追求不懈奋斗,不断地调整内心状态,更好地适应生活的艰辛,面对平凡的世界,温柔以对,在平凡的土壤开出最美的花。
温柔,不是一种软弱,不是向生活妥协向命运屈服,而是一种忍让是一种淡泊更是一种谦卑,是一种看似温润如水实则刚劲有力的生命态度。也正如地坛中那些葳蕤了五百年的树木,它们弯曲盘缠,但透出的是一种顽强坚韧。生命即是如此,愈是柔软愈能彰显生命的刚强;愈是遭遇风雪袭击,愈要试着让自己温柔以对,顺势而为,更有力地彰显生命之坚韧。
少平便是这样的一棵树,一直渴望笔直向上,可又一直无法摆脱生命的困境。人生的困窘,打不垮;风雨的袭击,摧不倒。这样的一种生命的坚韧便是源于他与那个世界能握手言欢,面对苦难、温柔以待。
在那个维特式的骚动不安的年龄里,异性之间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高中时的少平因家境的困窘活得自卑而又过分自尊,郝红梅的出现给了少平莫大的安慰。当少平和郝红梅的那种很隐秘很朦胧的关系被同班的侯玉英当众捅破,郝红梅便远离了少平,彼时的少平痛苦万分。但很快他便在顾养民被打却不报复的处事态度上有了第一次关于人生的自我教育——在最平常的事情中却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顾养民的不报复并不是一种妥协更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境界的高尚人格的伟大:这应该是对温柔处世的形象的诠释。
他现在认识到,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正常常地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当然,普通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这也是少平在平凡的世界里最初的自我教育:人,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经历了贫困、饥饿和孤独的折磨,经历了初恋的煎熬和失恋后的痛苦,少平的内心却趋向平静,思想却愈加深邃。困境中的他意识到,人要活得有意思不仅是吃好的和穿好的,还应该具备许许多多说不清的东西。
这样的意识源于阅读。初中最后一年去润生家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原来,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在恶劣不堪的环境下辛劳一天的少平忍着满背伤口的疼痛蜷缩在破旧难补的铺盖边依仗着昏黄的灯光专注而陶醉:他从阅读中懂得不管什么样的人不管在什么境况下都可以活得更好。在知识的浸润下,一直因贫困而自卑的少平找到了自信:在班上变得活跃起来,在宿舍给同学们讲故事,讨论会上积极发言、口齿伶俐……
阅读不仅让少平自信,更重要的是丰盈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与田晓霞的结识,他懂得了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形势是可悲的。于是,看报,也成了少平的必修课,这给少平精神上从未有过的满足,对生活增加了自信和审视的能力——虽是农民的儿子,但他想竭力摆脱这样的出身。他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如果润叶能像少平一样多读书,她一定会在遭受爱情的创伤后完成精神的突围,而不会局限在狭小的世界里痛苦压抑。阅读让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顾养民对这个农村的孩子刮目相看:孙少平身上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吸引力——这在农村来的学生中是很少见的。他后来又慢慢琢磨,除过性格以外,最主要的是这人爱看书。
我相信顾养民所说的吸引力便是一种外在依然困窘可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笑对生活淡看困境的男人的自信和昂扬。
分田到户后,少平必须要去山里劳动。这意味着他不能自由地读书看报,不再有自由的精神生活,于是,远行的梦——活得更好的信仰便不间断地在他的生活中上演,他必须走出去,去那个他所认识到的辽阔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于是,他成了黄原最底层的揽工汉,辛苦沉重的工作几乎将他压垮,但是他没有抵触这样的艰辛,反倒平静且热情地接受生活的苦难:他明知回家可以不用担心温饱,他明知与大哥一起经营砖厂可以有更多的收益,他明知在黄原他要忍受白眼忍受脊背被压破而疼痛的熬煎……他愿意承受,只因他有坚定的信仰,苦累疼痛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
他知道: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因而当再遇已经考上大学的晓霞时,少平没有因处境的差异而自轻自贱,他认为自己的艰辛是一段血火般的洗礼,能够锻造一个人。这样的对苦难的深层次的认识让晓霞反倒对少平的不伪装对他的乐观向上更多了几分赞许,少平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境界之高和精神之强。
煤矿的生活艰难,但少平却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大舞台,出满勤的少平成了大家崇尚又歆羡的角色。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那些矿工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贱卖自己的财物,少平用劳动掠夺了他们的财物,虽是和平正当的征服但又是一种比战争还要残酷的征服。
在回答晓霞关于以后的打算这一问题,少平认为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取决于对劳动的态度,矿工的生活太沉重,但要摆脱这样的沉重太难,迫切需要的是如何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从这里,不难看出少平内心的坚守,现实很沉重,但他一直认真地对待这份沉重,苦和累带给他的是心灵的充实,在这样的默默奋斗中,精神便于生活的细碎中得道升华,收获的是一种别人很难理解的安稳与幸福。
晓霞之死给了少平沉重的打击,但大牙湾郊外的那个与“外星人”对话的幻境打破了他思维已经达到的疆界,使他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生活和生命,让他从绝望中重生。而后来的矿难虽然保住了性命恢复了视力却让他脸上留下了可怕的疤痕,无疑让少平更明晰了那个生命的新的平衡。
于是,面对医学院即将毕业的金秀对他的表白,面对可以回到省城做更轻省的工作的机遇,他选择了放弃。
记忆的风帆载着他在每一个温暖的港口停留:从初至大牙湾开始,每次陷入困境,那个小院都会让他感动给他温暖,降血压需要的一小碟醋,生活艰辛时的一句暖心的话语,发烧无力时的一碗热汤面……
“上水馆旁的小土坡时,他就看见了那一串串爬出院墙的紫红色的牵牛花和结子的沉甸甸的向日葵的圆盘。每次走向这个院落,他都有一种按耐不住的激动”
当明明接少平回家吃饭时,“一种无比温暖的气息包裹了少平疲惫不堪的身心。他感觉僵直的四肢像冰块融化了似的软弱无力,内心是这样充满温馨和欢愉。”
那个熟悉的院落才是他对生活深沉厚重的寄托,是他心灵获得亲切抚慰的所在。
生活就是如此,在平凡的世界里努力追求,摆脱现实,其实,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所要的幸福就包含在自己不懈的奋斗中。
学会温柔地与这个世界相处,方能找到生命的平衡,在属于自己的平凡的世界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