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汉文化的再生之地

开头我其实想说这是一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但是实际上这是一段很多人不知道的历史,所以又何谈忘记。我想用我笨拙的文笔勉强述说一下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史,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并记住前凉张氏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 301年,在天下大乱的前夜,张轨向西晋朝廷求认凉州刺史。在凉州上任后,先后摆平了当地豪族和鲜卑族部落,稳定了局面。随后,张轨给少数民族和流民分配土地,致力于深度开发河西走廊。同时,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并兴建了一些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前凉占据着河西走廊,独占丝绸之路要道,张轨取消大额关税改收市场税,吸引了大批西方商人来到前凉进行商贸交易。 在这一稳定的局面下,张轨整顿了土地和财政问题,使得前凉一步步地走向了繁荣, 成为乱世的一方净土。

而与此同时,中原却陷入了战乱,五胡轮番肆虐着中原大地,匈奴、羯、氐、鲜卑和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胡人政权。为躲避战乱,大量的北方汉人,尤其是高级士族被迫向长江以南开始迁移。留下来的汉人也逐渐向北方豪门大族靠拢,各自结成乌堡共同对抗这乱世的浩劫。经过百年的五胡乱华后,北方大地残破不堪,士人离开故土,典籍在战乱中流失或被毁。

也许是天命要将中华文明的种子播种在前凉,大量的中下层士族选择到前凉躲避乱世。这些士族并非上层士族那般痴迷清谈、攀比与不良嗜好,反而是脚踏实地的儒学务实派。在获得大量人才后,前凉开始大力兴办学校,鼓励私人讲学,打破了知识的地域化和家族化。各种儒家经典以及古籍也被带到此地得以保留。渐渐地,前凉成为了儒学文化在动荡时代的避风港。 提到魏晋时期的清谈之风,那个时期的士人群体常通过清谈(即当时的一种高谈玄学、品评时政的风气)表达思想,讲求不以具体事务为中心的讨论,追求思想上的空灵、超然。士族们崇尚玄学、老庄之学,并通过这种方式来避世,同时表达对权力斗争和乱世的无奈。正是因为清谈盛行,国家治理实务被冷落,导致了政权的浮于表面与脆弱。 在纸张印刷术还没有出现的时代,知识文化传播成本极高,一般只有世家大族才能担负起读书识字学文化的可能。管理国家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在那个时代这些士人基本上是国家唯一的指望,如果都只知道玄谈避乱,那谁来管理国家,管理军队。再者,即使这些人担任了重要岗位,由于只知道空谈,不知道实际操作,没有任何历练,在理论和实际的巨大差距下仍然会导致国家的衰败。 所以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 幸运的是,偏居西北的前凉并未受清谈之风影响,来到前凉避难的中下层士人并没有参合太多上层士人的清谈之风,在儒衰玄起的那个时代,将这个讲究入世的儒学火种保留在了前凉, 等待生根发芽的一天。 75年后前凉被前秦苻坚灭国,期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粗暴统治。但是后来的南凉、北凉和西凉又重拾了前凉张氏的统治方式,继续以儒学立国,宽松的民族政策,以儒学为主并包容各民族文化,在保留儒学火种的同时找到了一条民族融合的道路。

南凉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北凉是匈奴人政权。虽然是胡人政权,但在这片以儒学为主且民族包容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两位开国皇帝,都已经被深深的汉化了,能写诗能看天象。三凉都重视汉文化教育,倡导儒学,从上到下继承了前凉的衣钵。
民族融合靠的不是血缘,而是永远靠文化! 你读了五经,慢慢就能接受礼义廉耻。你知道对长辈抱拳拱手,就会抛弃收继婚的陋习。你知道孔子是华夏圣人,慢慢就会和汉族共度春节。                                                                                                    --《南北归一》
前凉还为佛教的传播奠定了深厚的汉文化基础。高僧鸠摩罗什从西域到长安前,在凉州滞留达十六、七年。正是在这十多年间,吸取了大量的汉文化精华,才有了如“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这样经义准确,字句流畅的汉语经文。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在长安用了八年的时间译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金刚经》 《大品般若经》 《维摩诘经》 《阿弥陀经》等经。 随着北魏统一北方大地,皇帝拓跋焘开始整顿吏治,从凉州迁入大量文化士人参与行政、律令、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同时也健全了文化和礼乐制度。曾经的南人看不起北方人,认为都是胡人或者留下来的没文化的汉人。谁知道后来的战神陈庆之攻陷北魏后才发现,原来以为的戎狄之乡确是衣冠正统的,南人其实差了很远。 后来的隋唐均出自北方,一切制度都是在沿袭了北魏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完善。用陈寅恪先生的话说:“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前凉张氏的贡献如夜空中的星火,虽不耀眼,但却恒久温暖,照亮了动荡时期的河西走廊,点燃了中华文明在乱世中的希望之光。前凉张氏及其后继者们在这片偏远之地,以儒学为核心,包容多民族文化,不仅筑起一片繁荣的净土,更将华夏文明的火种留存于西北。这份深沉的文化底蕴,为后世北魏的汉化、隋唐的文化制度建设以及后世的中华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凉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传承的力量不在于显赫一时,而在于默默守护、薪火相传。正是这种力量,才使得中华文明在风雨飘摇中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如今,我们遥望那段过往,看到的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愿前凉的历史让更多人铭记,正是这些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光,共同托起了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传承。

参考:

《两晋悲歌》

《南北归一》

  维基百科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