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半夏泻心汤,主要是打开思路,活用半夏泻心汤,这里说到活用,就是返回张仲景的书里面,看看张仲景是如何活用的。
在《金匮要略》里《呕吐哕下利病》第十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有呕,有肠鸣,有心下痞,就可以用半夏泻心汤,这里没有说成因,在《伤寒论》第149条说是因为小柴胡汤误下以后,造成了心下痞,用半夏泻心汤,而在《金匮要略》里面,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就这么简短。
我们读了《伤寒论》第149条,再读《金匮要略》的这一条,感觉好象差别不大,没有提供多少信息。但是,我们稍微把它归一归,就能得到这个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上可见呕(吐),下可见肠鸣(下利)。把呕延伸一下,就变成了吐,把肠鸣延伸一下就变成下利来了。
以心下痞为主症,上可以见到呕、吐,下可以见到肠鸣、下利,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这是《金匮》里面的条文。
《伤寒论》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就是说有太阳病,太阳病解了之后。现在是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用生姜泻心汤(生姜12克 、炙甘草9克 、人参9克 、干姜3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 黄连3克 、大枣12枚)。不是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生姜泻心汤是把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为一两加生姜四两。半夏泻心汤是把小柴胡汤把生姜变成干姜这样演变过来的,这个加减提示我们在临床上使用半夏泻心汤的时候可以减(或去)干姜加生姜(可加温中、化饮药),不是说必须的,干姜配黄连,不是说干姜不可以动,张仲景就告诉我们,在一定时候,我们可以用生姜。
既然张仲景可以用生姜配黄连,那么后世的医家就可以用吴茱萸配黄连,也可以用苏叶配黄连,这就给我们提供一个方剂加减的思路。
既然可以加生姜温中化饮,那么温中化饮的药很多,别的温中化饮的药可不可以加呢?应该是可以的。一说到温中化饮,马上我们会想到苓桂术甘汤,那么半夏泻心汤能不能合用苓桂术甘汤?这应该是完全可以的。
心下有水饮,表现为半夏泻心汤的痞症,所以,半夏泻心汤是可以合苓桂术甘汤(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炙6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