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睡前故事还没有讲完,两个孩子就已经睡着了。想着他们回老家的这几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前睡觉,每天毫无顾忌地“疯玩”,看他们开心又满足的熟睡中的笑脸,我想承认:这样也挺好的。
一年级的暑假作业比较少,暑假第一天,我和儿子一起制定了作业计划,一周时间就全部完成了。于是我和儿子又制定了暑假一、二段计划,就是在整个七月份吧,小朋友有计划的背诵了《大学》《三字经》,完成了一本《小学奥数》,当然还有每天的英语配音,数学口算,语文练字,阅读等。直到二年级的语数英都预习完,妹妹幼儿园也放假了。儿子“终于”无奈地问:“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妈妈布置的作业啊?” 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生气,也有些失望。我特别想发挥我的教师特长,给儿子“上一课”,可是讲什么呢?讲中考录取的严峻性吗?讲高考状元的自豪感吗?他应该不感兴趣甚至听不懂吧。
“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如果让他反感了,不是得不偿失吗?”先生在旁边添油加醋地说。
“人家很多学霸都是从小坚持养成好习惯,坚持学习的,一天都不能放松!”我紧张地反驳他。
“学霸是人家的,儿子是我们的。离中考还有八年,离高考还有十一年,放松几天应该没关系。”他继续调侃。
其实我也不知道孰是孰非,一方面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一方面学习改变命运等鸡汤。是老师,也是家长,对待一年级的孩子,竟也如此紧张。我在担心什么或者我在害怕什么?我不想“鸡娃”,我也知道人的成长是马拉松,我也知道童年很珍贵,可是一提到学习,还是会不由得紧张。“顺其自然”说的轻松,有多少家长真的愿意真的顺其自然啊。就算“静待花开”,前面不也有个“默默耕耘”做铺垫吗?
正好幼儿园也放假了,我们最终商议“放假”10天。
一二三,木头人!“动了动了”“哈哈哈”我听着孩子们笑得那么开心,竟也被吸引过来!三个小不点在听到姐姐“木头人”指令时,像拍照一样摆好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是啊,玩耍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最好方式。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况且现在好几个孩子陪着玩,大人也解放了。他们自创游戏,商议着制定规则,然后一起遵守,玩的不亦乐乎呢!他们毫无顾忌地在路上追赶着家里的小狗,全然不顾脸上早已大汗淋漓。他们在屋子里捉迷藏,拼积木;在院子里跳房子,唱歌跳舞;在菜地里摘豆角,拔花生;他们去摘玉米,回来煮着吃,研究种子和果实……他们自在地疯跑,畅快地运动、投入地观察自然万物,谁说这些不是学习呢?儿子还把抖音上的《尿床歌》改编成《疯玩歌》“我玩玩怎么了?我玩玩怎么了?难道你们小时候不喜欢玩吗?再说我玩完就去写作业不就行了吗?哼哼,不理你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钱志亮教授提到“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成为孩子心灵的避风港,未来遇到生活的风雨时,能从中获得平静和力量,更有信心和勇气继续前行。快乐的童年,不代表对孩子放任不管。让孩子在适当的玩乐中发展各方面能力,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在快乐中学习,才是童年教育的真谛。”
美国心理学家茱蒂·哈里斯曾经说过,同龄小伙伴之间的交流和玩耍是非常重要的,跟相同年纪的小伙伴一起玩的话能够丰富孩子的经验,纠正孩子的认知,让孩子收获快乐,但是和爸爸妈妈的相处却不能够做到这些。国家都在推行“双减”政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好的身体素质,学习是个长时间的活儿,别太局限眼前。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吧,放过孩子,放过自己。自从假期里我不再关注孩子们光脚在屋里乱跑,不再极其小心会不会伤到或摔倒,会不会把衣服弄脏,会不会有很多细菌后,我感觉我整个人都好起来了。哈哈!孩子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下周一,开心地玩耍结束,我们要接着制定第三阶段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