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白话】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本章中强调“文”与“质”搭配相宜,才是真正的君子修养。
“质”指的是一个人生下来自然的本性,在还没有受教育之前的自然状态,也指一个人的内在本质;“文”指文化、文学、文艺,都是后天学习而来修饰外在的。
有的人知识渊博,但说话却口无遮拦,处处得罪于人,令人非常不愉快;在任何场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不拘小节,不注重仪表。这种人“质胜于文则野”,内在胜过外在,显得粗鲁。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大学教授在机场不遵守规则,以自己是大人物要办重要的大事,而藐视机场人员,不配合检查。
还有一种人,就是外表穿得光鲜亮丽,过于注重礼仪、礼节,讲话恰到好处,做事没有瑕疵。这样的人“文胜于质则史”,容易缺少真诚,让人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另外还有一类人,就是只注重外在装饰,不学习不提升内在。当他一开口时,却发现肚里空空如也,好像什么都不知道。这类人“文胜于质则史”就显得虚伪浮夸了。
儒家提倡”文质彬彬”,是强调外在跟内在要合一,搭配得宜。也就是说我们在注重礼仪、礼节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内在的修养。
只有文与质配合相宜,才是君子最高的修养,也是我们一生要追求的目标。虽然非常困难,但只有要一颗好学的心,就有可能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