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我五六岁时的事,爸爸特喜欢带着能歌善舞的我去显摆,无论我愿不愿意,都得好好表现,这样就会得到他的奖励,比如买好吃的。一次显摆回来的路上了,经一小铺,他准备给我奖励,就在他将进入小铺(我们小时候对小超市的称呼)回头看我的瞬间,事情突变-----看到用嘴巴叼着自行车钥匙玩耍的我,他暴怒了,一把薅下我嘴里的钥匙,狠狠地将我墩在车大梁上,一句句没有出息,没有耐性,没……反正没有一句好,总之,我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讨吃娃儿。一路下来,经历了从将要被奖励的欣喜到被痛骂的颤栗。这样的父亲,是我上到高中还挥拳向我的父亲,是我总会哄高兴的父亲(讨好)。看客您可别误会,我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受虐,我只是在让他老人家不满意的时候才被教训,这教训,铸就了我和异性相处的模式。而今,学习心理学十多年,能够看到生命中的这这那那,是进步也是成长!
这是我去年写的一个微博,而今看来,匆匆落笔,言不达意。那个时候适逢在京上李鸣老师的精神分析连续课程,这也是我把老师移情成父亲又爱又恨(偏重于恨)的阶段,老师的严厉苛刻说话不给人留情面像极了父亲,我从心底里觉得难受,于是将情感情绪都付诸行动-----不去上课,一如小时候对抗父亲一般,不学习。
我一边抗争一边自责,一边沾沾自喜一边惶惑不安,为自己怎么可以如此对抗“父亲”而矛盾不已!经过三个月余的自省觉察,我看到自己内心对父亲的渴望,更看到这种渴望无法满足的愤怒。我接纳了我的种种情绪情感,看到爱恨背后的东西,明白了每个人都有最原始的欲望,无有对错,不必自责,涵容自己才能滋养出心底的爱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