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入驻简书,基本上每个月会更新一篇文章,谈不上坚持,爱好而已,推广方面,没有用微信、QQ等朋友较多的平台去做推广,只有微博一个平台在推,只是因为微博熟人少一些,我不想写作的题材被限制,前任写不了,朋友写不了,感情写不了,写了分享到朋友面前,难免会陷入猜测及对号入座,原来你是这样想我?竟然在你身上发生这种事情?原来你最近恋爱了?诸如此类,我无法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搞不好还会影响相互间的关系。故事有时需要虚构,文字需要加工,我写出来的只是我的想法和情感,并不全部代表发生在我或者我身边的人身上。
就这样,几个月以来,面对的大多都是陌生人,零零散散的也会收获群众的喜欢,结交几个简友,心满意足。看到些不错的文字,评论及喜欢数量也不太多,不禁感觉有些可惜,看到些很一般的文字,评论及喜欢数量高的吓人,不禁感觉有些可耻。当然简书也开展了一些打击刷评论的措施,不久前就对这些作者进行了处罚,其中不乏一些签约作者。可以理解,有些作者是靠写作吃饭的,而我是吃撑了,才写的,想到这也就不会在意有多少阅读量和喜欢数了。当然有了支持会是对我莫大的认可和鼓励。
作为一个陌生人,当看一篇文章的时候,无论好坏,你会给出鼓励或建议麽?看过一个微信点赞的统计,先按照人脉强弱关系做一个分级,每天联系一次以上=强关系,每周联系一次=中关系,每月联系一次=弱关系,每月联系一次=极弱关系。点赞行为在不同的人脉强弱关系中频率产生了很大的差别,强关系的点赞概率为34%,中关系的点赞行为概率大幅的下跌仅为6%,但是在弱关系中点赞的概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点赞的概率高达17%,极弱关系的点赞概率仅为0.7%;为什么中关系的点赞会比弱关系的少很多,文章提出了一个相对剥夺感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中关系的这部分人产生了羡慕嫉妒恨的情绪,而弱关系与你的亲密度低而相对剥夺感会弱一些,这个不说的那么细,可以看的出来陌生人第一次看到你的标题去选择阅读、点赞、评论的概率还是非常的低,为什么呢?
谈不上分析,我想从两方面来交流一下这个现象,一是从众,二是文人相轻,不知在你的阅读中是否存在。
从阅读量来看从众
看电影我们会去看看评分,选高分的看,网购我们会看看购买量,选卖的多的买,吃饭我们会看看哪家人多,选热闹的吃。从众不会让你占大便宜,但也不会让你吃大亏。那么多主题,那么多的文章,阅读量低的增长速度慢,阅读量高的成幂次增长,马太效应愈加明显。毕竟,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跟着读总没错,但若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沿着别人的口味读,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大家不妨自己去实践一下,非热门文章也有璀璨的珍珠,望诸位有独立的判断能力,非热门的好文章也在等你,不要让更多的好文章为从众买单而淹没在浩瀚之中。
从评论数来看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出自曹丕《典论•论文》,案例也有很多, 尼采论但丁“一只在墓头上写诗的土狼”,马克吐温论奥斯汀“每次读《傲慢与偏见》,我都想把她挖出来,用她的胫骨打她的头颅”,还有冰心和张爱玲,鲁迅和顾颉刚等等,都是文人,撕起来,那也是针针见血。文人之所以相轻通常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奇怪的、执拗的、近于偏执的倾向,许多意见相左,只是倾向不同。而因为他们对自己本行的热爱,所以就显得格外偏见激烈了。偏偏文艺这行,不像理工科是可以靠公式数据决胜负的,文无第一,所以就掐上了。
回到简书平台,你在打开一篇文章后,无论好坏,你会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麽?也许文章意见和倾向与你不同,但同为文者,写下评论和建议,相互鼓励下何尝不可,人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鼓励,真诚地去鼓励别人能让人更好地感受到你的温度、你的气度,能让人会更愿意与你打交道。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不知道你在阅读的时候是否有从众或者相轻的想法,无论是否,还是希望大家在文字的路上相互取暖,彼此鼓励,这样也能让你收获友谊、集赞人气。鼓励别人真的只是几秒钟的事儿,希望大家每天都有所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鼓励温暖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