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是一种神奇的投资手段,很多小伙伴一不留神就陷入了定投的误区
以下10大误区,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1. 已经买了基金,就不必做定投了
您的资产有两部分,一是现有资金,一是每月结余。
您用现有资金买普通基金,用定投方式来储蓄每月结余,这样能很好的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基金定投主要针对节余部分。
2. 亏损后停止定投
股市大幅震荡,一些定投基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就承受不住账面上的损失,开始停止扣款的定投账户,即断供定投。
这不仅与巴菲特坚定不移地执行投资计划的观点大相径庭,也不符合定投长期坚持、平均成本、分散风险的投资特性。
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信股市会不断曲折向上。
在长线投资占优的基金定投上,保持良好的心态。
3. 定投不用择时,我现在不着急
基金定投主要试图平滑股市波动带来的基金收益波动,认为决定定投盈还是亏的最重要因素首先是“选时”,即选择定投的期限有多长,在定投期限的股市周期循环状况,以及定投开始时周期处于哪个阶段。
决定定投计划投资效果的第二层因素才是选基的问题,包括选择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决定了基金定投收益率的高低。
现在2500点的低位开始建仓,最好的时间投资者越早定投,就越能早日实现理财梦想。定投起点越早,复利回报越丰厚。对于相同的理财目标,越早开始定投需要支出的本金越少。
投资时间越长,复利效果越明显,累积的财富也越多,因此尽早结束月光族生活,开始定期定额计划,可以更早实现梦想。
4. 基金定投不如一次性投资
这没有考虑到定投资金分步支出时,投资者能够获取的时间收益和机会成本收益。考虑到这两方面潜在收益,定投计划的效果并不像看起来那么低。定投收益率大于一次性申购收益率。
但如果把定期定投当作一种定期理财方式,定投也就不应被拿来和一次性投资相比。普通申购面临高买低卖的风险,而基金定投的资金按期投入,投资成本较普通申购更为平均。
5. 用基金定投抵御不了通胀
个人资产最大的“小偷”是什么?是通货膨胀。
假如按年均通胀5%来计算,100万元的财富不用于投资,30年后就只相当于现在的21.4万,等于白白损失了78.6%!这其中固然有财富增长的原因,更多却是通胀在不断“注水”。
投资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障碍长跑,对于风险谁也无法避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熊”,但我们至少要能跑过我们的“伙伴”——通胀。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与通胀赛跑,做基金定投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之一。在定投计划跨越股市的数个完整牛熊循环,在基金本身的累计收益率为正的情况下,定投计划有很大的概率取得正收益。相比一次性投资,定投计划扭亏为盈的时间更快。
6. 行情不好,定投得亏钱
行情不好,定投才有价值——在低位的时候,您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份额,这样涨起来的时候您就可以赚的更多!因此,在做定投的时候,越是熊市下跌的时候越要坚持定投,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一项以台湾地区加权股价指数模拟的统计显示,定期定额只要投资超过10年的时间,亏损的机率接近零。
在中国经济的上升期,用定投的方式,所有基金从成立之日起到2010年12月31日(市场仅为2808点)的实际表现来看,定投三年以上的年化收益在10%左右是大概率事件。
这有助于帮助我们分享经济复苏带给我们的财富增值,每年10%左右的收益,可实现给自己准备一份养老金或给孩子准备一份教育金的梦想,10%的收益能带来怎样的财富增值。
7. 定投多少无所谓
定投是为当未来收入下降或支出上升时自己的生活质量不下降,但也不能影响现在的生活。
在人生最能赚钱的阶段:结余/收入>60%的时候,可用每月结余的60%做定投。
人生负担最重的阶段:结余/收入<30%的时候,可用每月结余的30%至40%做定投。
8. 我投个几年就行
只有坚持定投才能享受长期复利带来的丰厚回报。对基金定投而言,时间价值尤其重要。
据相关资料显示,如果在1983年至2003年坚持定投美国股票型基金,这20年间年平均收益率10.3%。持续定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基金定投是理财长跑。定期定额采用平均成本的概念降低投资风险,但相应地也需长期投资,才能克服市场波动风险,并在市场回升时获利。
9. 定期定额与保险有一定区别
保险若提前终止损失会非常大,但定投提前终止的时间点由自己掌握。
10. 我不想长期投资
定期定额投资基金虽便于控制风险,但在后市不看好的情况下,无论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定投均应谨慎,已办理的基金定投计划也应可以考虑规避风险的问题。
例如,原本计划投资五年,扣款两年后如果觉得市场前景变坏,则可考虑先获利了结,不必一味等待计划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