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长志
来书云:“良知亦有起处。”云云。
陆原静来信问,我觉得良知应该也有个开始的地方,譬如某人以前行事完全看不到有什么良知,在某个时机,突然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良知彰显。这算不算这个人良知的开端呢?
此或听之未审。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但人不知存,则有时而或放耳;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但人不知察,则有时而或蔽耳;虽有时而或放,其体实未尝不在也,存之而已耳;虽有时而或蔽,其体实未尝不明也,察之而已耳。若谓良知亦有起处,则是有时而不在也,非其本体之谓矣。
先生回信第一句话直接批评,我以前讲的东西,你不好好琢磨,就想当然的觉得良知是有个开端的,这么理解明显是错了。良知是心的本体,也就是上一章说的“恒照”。心无体,以感知万物为体,哪有什么开端不开端呢?
即便有妄念纷繁芜杂,良知也是一直存在的,就算糊涂到极点的人,良知也是存在的。有些人干得都是缺德没天理的事,是因为他的良知完全被遮蔽了。心镜每个人都有,遮蔽如同镜子上面的污垢,有的少有的多,这类完全没天理的人干脆是在镜子前面垒了个水泥墙,完全盖住了,镜子自然就什么也照不到了。
关于对良知的理解,不要绝对化,每个人都有良知,打个比方,就像有一杯纯净水,有灰尘落进去了,这杯水就浑浊了。这杯浑水里有没有纯净的水分子呢?毫无疑问,肯定是存在的。但这杯水能不能喝取决于杂质的多少和性质。
这杯水的开始,就是纯净水,就像我们刚来到这个世间一样,是很纯粹的水分子,但随着和外部环境的接触和沾染,杂质就越来越多,如果不注意随时去除杂质,水就会完全浑浊了,也就不能喝了,即便里面大部分成分还是纯净水。
接着先生反问一句,如果说良知也有开端的地方,那么,良知在开端之前就等于不存在了,这和良知就是心之本体的说法岂不是自相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