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案例中,提到一个问题,华为、华三和锐捷的渠道销售体系有什么差别,作为渠道销售体系搭建问题的拆解,我也做个简单的分析,如果有不对或者不到位的,也欢迎业内人士批评指正。
华为华三和锐捷是目前数通领域,市场份额排在前三的三家国产厂商,从外部看,其渠道体系的结构,都是总代——分销——代理商的架构,但是,细分一下,这三家公司的渠道架构还是有差异的。今天就简单分析一下华为和锐捷渠道体系的差异和搭建逻辑。
华为在企业网市场销售的产品体系比较多,大概包含了数通产品、IT产品(服务器存储云桌面虚拟化等)、动能机房产品、UC&C(监控、视频会议等)和传输接入产品五大类。
由于华为在刚介入企业网市场时,销售业务还是偏重以产品资源推动客户销售的模式(比如,客户这个项目中涉及到数通和UC&C两类产品时,华为就会派出销售➕两名不同品类的产品经理来支持),因此,在初期发展总代时,可能也是考虑到总代对销售的支持分工,刻意对总代产品支持能力特长进行了筛选,有倾向性的寻找了一些在某些产品领域,有服务能力的总代,比如富通这类擅长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渠道、金华威这类擅长视频会议系统的渠道、神码擅长数通产品的渠道。但随着这些年华为业务的增长,各个总代为了保持和华为业务同步增长的同时,也要希望自己在厂商盘子里的业务份额有提升,因此,华为也逐步放开了总代在产品层面的接单限制,鼓励总代来为厂商配比更多产品的技术服务支持。
同时,为了完成对地市市场的覆盖,华为在区域对总代实施“包产到户”的策略,在区域中,华为区域销售+总代技术+区域金银牌分销的销售,形成了一个虚拟团队,华为销售+总代技术主要完成区域大项目的跟踪攻克,而金银牌分销则利用低价流通的分销产品完成中小项目的覆盖,借助华为份额、增长、品牌的影响,这种架构也就比较好的完成了厂商对一个区域市场的覆盖,并合理的对销售渠道做到了尽可能的资源利用。
锐捷这些年的迅猛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受产品线短(数通、无线、安全、运维),销售体量小的影响,锐捷则选择了去做细分市场的战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在一些特定行业领域中,迅速形成局部的品牌优势,从而促进了业绩的稳定增长,同时也规避了价格竞争的陷阱,在一个相对蓝海的市场中保持良性的利润收入。
在普教、高校这些传统的优势行业,锐捷还是有很强的势能,因此拓展的需求就不明显,这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找到新的产品销售机会,保证这个传统市场的稳定。而在很多细分市场、区域的业务中,为了保证这种销售战略的落地,锐捷的渠道策略就会更为灵活。从整体看,任何认证合作伙伴,都可以自由选择从总代下订单,或者从金银牌分销下单,甚至在前些年,初级的认证合作伙伴都可以直接从厂商下单。这些年,为了配合在地市和细分行业市场的渠道拓展,锐捷特别制定了“代言人”计划,这个计划目的,就是要找到在地市或者一些特定的细分行业里,既有客户资源,又愿意抱紧锐捷合作的代理商,着力打造一只核心的合作伙伴团队,给他们做好人才培育,提供有差异化和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把整个行业都交给他们来拓展耕种,关闭零散合作渠道的直接下单通道,确保“代言人”有合理的利润,以便他们更有积极性的深入到行业去做覆盖。
因此,如果说华为的销售渠道体系像是正规军打大项目作战,分销利用高流通低价产品做市场覆盖的话,锐捷的销售渠道体系除了大项目和华为类似外,零散市场则像八路军做分散灵活的歼灭战,逐步扩张自己的根据地了。但是,华为也学不了锐捷,锐捷也抄不了华为,这个也就是昨天讲到的,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体系架构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