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可怜的老父亲,生了一个性格偏激较真的女儿。女儿的学业从不用老父亲担心,从小到大自己学习,不贪玩,不淘气,严格自我管理的典范。女儿长大结婚生子,对待孩子也像对自己要求的一样严格而偏激。外孙学鼓不上心,女儿严厉批评,老父亲告诉女儿要先学好识谱,乐器什么的就容易学了,女儿撅他;老父亲看到外孙裤子长了,说给他买个小一点的吧,女儿继续撅他,“你在家里给做一条吧”。
想想她可怜的老父亲,从茫茫塞外来到这里帮女儿照顾孩子,性格偏激的女儿没有半点对父母的感激,当女儿带着外孙出门上课后,留下了一脸无奈的老人望着门。太凄凉了,太可怜了,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这位老人此时的心情是拔凉拔凉的。怎么来评价一个女孩教育的好坏呢?空有个博士学位又有什么用呢?对自己的父母尚无半点宽容之心,亦无色悦之容,只是心里有点孝道,何尝想过年迈父母的感受,对父亲吆五喝六,对母亲颐指气使,虽然今天阳光普照,但是这位父亲内心的忧郁与寒凉又是谁能体会到的呢!
我体会到了。
您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很简单,我看见了,经历过了,感受过了,也想开了,她对她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冰霜,我一个只有性关系,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又有什么可以期待的呢。只是可怜了我那淘气的儿子,每日在一位尖酸、刻薄,最tmd要命的是思维严谨、记忆超群,不苟言笑,还有洁癖的女医生母亲的督战下,嗨,不想了,想想就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