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三人行0119之——圣哲也有小情绪
——我读《论语》
今天读到这一篇,脑海里不自觉冒出一句,圣哲也有小情绪,哈哈,不自禁地会心一笑。
是啊,孔子也人嘛,不只是孔子,老子也是。先从原文说起。
【原文】
《论语.雍也篇》6.1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Aurora极光说】
1、注:“祝鮀”,鮀,音tuó,卫国大夫,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宋朝”,是宋国的公子朝, 《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乱的事。
2、“而”,我以为可做两种理解,一种是承接连词,一种是并列,为“与”意。
3、所以,据上,原文也就有以下两种解读:
第一种解读,如果没有”祝鮀之佞”,不会说话,不能像祝鮀那样能言善辩,那么长得美貌就是惹祸的事,像宋朝那样。君子无罪,怀璧其罪。
第二种解读为,一个人要么有祝鮀之佞,能言善辩,会表现自己,要么,长得像宋朝那样美貌好看,同时好看的自己还要愿意以色侍人,才能够在这个世道免于祸事。不然,难以在今天的社会处世立足。
4、当时的社会风气是虚夸欺世、注重外表,这显然与孔子重视人的内在道德修养的价值观是相悖的。不管“而”字做承接还是作并列来理解,我都能感觉到,孔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小情绪,一种带着情绪的感慨,一种对社会环境的吐槽和无奈。禁不住微微一笑,鲜活的孔子哦。
比如,第一种解释时,似是为宋朝惋惜,会有几分嬉笑之气。哎呀,不会说话的人啊,如宋公子朝这般的美貌,也会惹祸不能自救啊,君子无罪,怀璧其罪,连父母给一美貌都成了过错。同时,表达对祝鮀等能言善辩之人之风的讽刺。
而做第二种解释呢,则更直接地批评当时的社会现状,也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讲学,也曾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5、其实不只是孔子,还有更多的先哲,面对不良社会风气,甚至是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他们感到无力、无奈,也会在他们的言语、作品中发个小牢骚,表现点小情绪。比如老子。
6、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7、 怀才不遇、难以施展政治抱负甚至付出生命的古圣先贤,往往被后世的人们所景仰和推崇。老子也好,孔子也罢,亦或是耶稣、苏格拉底和释迦牟尼,他们的思想学说,在后世千秋万代被推向至尊之地、被奉为治世经典。而他们活着的时候,却没少受苦遭难。他们如何度过?除了生死彻悟、留下旷世作品,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免不了一些小情绪或是大自嘲。如老子“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圣哲先贤尚且如此,我等凡人,还有啥好说的呢?
小情绪,大真实。鲜活的画面,带着我们,看见更美好的工作和生活、更安宁的环境与未来、更可爱的亲人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