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看到一个讲人生哲学的短视频,外国人拍的:
黑人开车,险些撞到另外一辆。对方司机下车,谩骂讥讽,暴跳如雷,黑人自始至终淡定微笑,对方只好怏怏而去。朋友问黑人为什么能那么冷静,黑人答:
人就跟垃圾车一样,他们会带着垃圾走来走去:失望,沮丧,愤怒。当这些垃圾满出来,他们就需要找个地方倒掉,有时候就会倒在你身上。
但你不要把它当作针对你,你只需要招招手,微微笑,祝福他们,然后你继续过你的生活。不要把他们的垃圾丢给你的同事,家人,街上的路人,善待我们的人我们也善待他,对我们不好的人我们祝福他。所谓的人生,10%由你创造,剩下的90%,是看你如何接受。
1
说个故事。
一个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心下不爽,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踹了一脚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踢猫效应产生的后果就如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块倒了,接下来就是第二块,第三块……
这两天继续刷连续剧《鸡毛飞上天》。
剧中就有这么一件事。
王旭为人耿直,黑白分明,他做代总经理,发现家族企业里的陈大光拿回扣,于是对他各种刁难,把他逼走了。
陈大光激愤难平,与竞争对手合作坑骗自家企业,而且常在家里对温柔娴淑的妻子巧姑发泄。有孕在身的巧姑为了肚子里的孩子一直选择隐忍。
岳父是个明白人,看在眼里,对陈大光苦劝但无果。
后来,陈大光整日沉迷牌桌,巧姑把他从牌桌上拉出来,在街上争吵,岳父赶来,与女婿一番推搡,造成巧姑跌倒流产,差点连命都丢了。岳父也摔伤入院。
王旭的母亲骆玉珠问王旭对这件事的看法,王旭认为自己没有错。
母亲告诉王旭:其实陈大光做的事情她早就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说,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做的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利用别人的优点,即使用不上,也不要树敌。
最后,母亲告诉王旭:如果不是你处理陈大光这件事不够成熟,巧姑就不会流产,老爷子也不会住院。
王旭听了,哑口无言。
王旭的单纯,在于他的单线思维,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令他目光短浅,不顾大局,导致失控后不可挽回的悲剧。
王旭和陈大光,可以说都是这次“踢猫效应”的始作俑者。
这件事也说明了,世间万事之存在与运行都有其道理,很多时候,它不是100%的黑或白,而只是50度灰:从一个角度上看是正确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错误的。所以,并没有绝对的对与绝对的错。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那个能顾及全局的“优选区”,那个“凹”与“凸”结成的“口”。
这就叫调和,平衡,或博弈。
2
踢猫效应的后果可以很严重。
在现实生活中:心情不好时在家里的一句牢骚,可能令婚姻走向绝路;一个在生活中欲求不满的网友,跑去一个明星的微博下面出口成脏,造成明星的抑郁症然后自杀;更有已经在食其果的环境污染……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不过“传递”二字。
传递物质的,也传递意识的。
物质的传递,是抚养与反哺,是承担与回馈,是携手共创,也是胼手胝足。
意识的传递,则指思想的传播,情绪的传染,是你痛苦我同情,是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是你心情郁闷时,我给你奉上的一杯热茶…
传递不好的物质或意识,就是”踢猫“
在我看来,踢猫效应不止是单向的,延伸的,且是回转的,最后会”回馈“自身。
就如很多多米诺骨牌围成的都是一个圈:第一块倒了,接下来就是第二块,第三块……最后,回到第一块。
结果,所有的骨牌都倒了。
那个被车撞伤的孩子,谁能保证不是那个一开始骂人的“老板”?这样的故事很多,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匪夷所思”的“巧合”。
这就是一次循环,或者说轮回。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至于这种回转是“死局”还是“良性循环”,就靠我们的参透与施行。
正能量的回转,带来的是一荣俱荣。
负能量的回转,造成的是一损俱损。
正因如此,面对他人丢过来的一个包袱,我们选择到此为止,由自己消化掉,还是选择让它传递下去,需要有所斟酌。
不好的,自己消解;好的,“薪火”相传。
诚然,谁都有负能量的时候,当你很无辜地成了那个承接别人垃圾车的“垃圾桶”,学会自我消化,就是一种能力,于人于己都有好处。《积极心态是自欺欺人吗?》《来看看你的能量级别到了第几级?》
做到“入局而不为局势所迷”,是难得的智慧与修为。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不求以德报怨,只求不伤及无辜,能做到让“恶”到我身上为止,而不再延续,让“踢猫”的恶劣链条就此截断,已是功德。
身为社会人,谁都不是孤立的。
如果说地球是一艘庞大的宇宙飞船,那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这艘宇宙飞船上的乘客,在这段长则百年,短则几天、几十年的旅程里,说守望相助或许过于强人所难,但起码,不要成为那个给别的乘客带来伤害的开端吧!
和谐社会,说易易,说难难。
易在:每个人冒出的一个念头,做的一件小事,都可能避免一次不好的“恶性踩踏”。
难在: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智慧,或者即使有了这样的智慧也在实施时“知易行难”,难以知行合一。
这,也正是我们需要不断修行的原因。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