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很多行业的元年。比如,知识付费。
2015年年初年尾各一款产品,分别是果壳网的「在行」,罗胖的「得到」;2016年,产品集中爆发,有腾讯的「千聊」,知乎的「知乎live」,喜马拉雅FM,果壳网的「分答」,新浪微博的「微博问答」;到了2017年,36氪也开了付费专栏「开氪」,豆瓣上线了「豆瓣时间」。
看到这么多大厂在做,可能很多朋友就犯愁了,哪儿还有空间啊?论技术,论资金,论资源,被轻松碾死那简直是分分钟的事情啊!乍一看,真是这样,但是换个角度,有可能找到属于你的新战场。
找战场——定位
以汽车市场为例,SUV在体型上可以被划分为微型,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大型6种;在豪华程度上,可以被划为低端,中端,高端3类。这样就对应出18个战场,这叫市场细分。市场一开始也不是这样分好的,而是慢慢的演变成了这个样子。
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独特的,且有限的,先切割战场,再根据市场规模,获利性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评估自身实力,决定要进入的战场。
资源配置
单独做信息流的知识付费,现在说躺下就躺下(大厂请自觉绕开)。
所以我们谈到知识付费,不能以知识付费为出发点开始,应当以现有业务为载体,将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嵌入到新的用户场景。我们说,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展开的,知识付费的需求,从用户的渴望紧迫程度来说,可以是对知识极度渴望,因为要了解的是当下要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医疗问答,律师咨询;可以是对自己长久疑惑的解答,比如为什么失眠,产品外包应该注意什么?可以是对自己长期的投资,比如《李翔商业内参》,《5个方法教你提升魅力》。只要业务刺动了用户,就有撬开它的机会。
以什么形式卖
可以说,资源基本就决定了形式。形式有几类,一对一问答(问完即走),单向输出(爱听不听),单向输出+社群(有人催你听)。
知识付费是卖什么
卖货,说的是已在市面上出版发行的官方资料,你有资源,或者有渠道,就摆上来卖,什么电子书啊,行业资料啊,可以直接卖;但是现在大家时间这么紧张,让我自己看我是啃不烂,如果有人帮我把精华整理出来,就像蔬菜榨成汁,营养更美味,用户会更喜欢。所以,整出来一起卖。
卖人,说的是各行各业的大咖,他们术业有专攻,知识结合实践,案例来自前沿,给用户他们想要的专业和便捷,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举个例子吧,现在做医生在线预约的网站,要做文章信息流,也要做在线问题解答;信息流是后置的,患者提问,医者智答,可以是近乎实时的;用户觉得被尊重,安全感也有所提升。
做个总结回归。首先,切割市场,进行战场选择;然后,依托自身资源确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最后,针对上述两项,制定相应的市场打法,尽快让你的品牌,成为这个品类下的代名词,就像想到汽车安全,就想到沃尔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