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身边有一位朋友阿辉昨晚跟我谈到,我知道自己现在很颓废,我也想积极向上,可是每当我做好了计划,找到了书单,甚至已经下单买书了,可是当书本到手时,却没有去看的念头,就算看了,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看了几乎没用,还不如去打两把王者荣耀来得开心呢。
是啊,看书多无聊啊,看了不一定看得懂,看懂了不一定理解透彻,理解了不一定用得上,用上了不一定有效,那我看来干嘛?玩游戏多好啊,及时的反馈能有效的使我心情变好,何苦去读书呢?
曾几何时的我也是如此,读书这么累还不一定有用,为了应付考试也只需要靠前好好学学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努力读书呢?现在回过头来看之前的想法,就忽然明白了,那时候的我跟现在的阿辉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我将其分为三种:
读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没时间没精力
02 读不懂记不住
这个问题不仅在我们大学生之间存在,很多职场人士都会有这个问题:这书中内容晦涩难懂,看起来又是那么复杂,我真的是看不懂啊!就算是看懂了,我也记不住啊。
但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就算你看懂了整本书,也都记得住,甚至能背下来,那又怎样?有人会给你颁发一份奖状?还是会有人出一份卷子考考你记得老不牢固?
这不能怪我们,这是中国填鸭式教育所带来的一种后果,让人们在潜意识里认为,读书不仅要看懂,还要记得住。可是,这种看懂记住的方式,是应对考试的思路,是学校教育的要求,而不是成年人学习的方式。
以我们自己为学习的主体,而非书本
以书本为主体的学习,会让我们潜意识地去读懂并记住文中的内容;而以学习者为主体去学习,我们就能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带来行为的改变,这才是学习。
我们不可能通过熟背《牛津词典》而学会英语,就像我们不可能通过背诵《好好学习》,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一样。无论我们熟悉多少书中的案例,牢记多少书中的概念,我们都无法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一定来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知识的积累
03 看不下去
在我过去的读书生涯里,有很多次拿起一本书,看了一半就丢在一旁置之不理,你是不是也试过一本书读到一半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呢?
有的人会觉得这是意志力弱的问题,就是坚持不了看完整本书。不妨想想看啊,每天看50页,一本书就算有300页,那一星期就能看完了,肯定是我们坚持不了的缘故,归根到底就是意志力的问题。
真的是这样吗?现在,请你花一分钟时间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再继续往下看:
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你的目的是什么?
是的,现代人特别是许多低水平勤奋努力的人,读书都会陷入一个盲区:我读的书越多越好,所以我要高效率的读完一本又一本的书,清掉一个又一个的书单。但读完发现,自己除了阅读量上来了,懂得多了之外,跟以前没什么不同。这就相当于你的钱我都认识,但我还是那么穷。
读书,不能以读完整本书为目的,而应该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本书中,甚至是网络上的每一篇文章中,都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这些你都可以去学习。但是,这些知识并不都是你需要学习的。
所以啊,你根本就不必读完整本书,毕竟你读的越多,并不代表着你用的越多。就像我读过最厚的实用书籍《牛津词典》一样,它为我创造的价值就远远不如《好好学习》。用的多少跟读的多少并没有关系,甚至少而精的能够被我们更好的利用。
另外一点,当我们能够利用书中任何一点,就能给我们带来远超于书本本身价格的价值。例如我在《晨间日记的奇迹》一书中看到要心怀感恩,及时向帮助我的人表达感谢之意。我就将心怀感恩这一点用到了我生活上,次日,我便特意发了短信去感谢耐心教我解答难题的老师。
04 没精力没时间
去年一个考研的师姐,每天抱怨自己的压力好大,没有时间去放松甚至连锻炼身体的时间都没有。但是她的时间安排得很好,一天下来除了吃饭洗澡,几乎就只剩学习和睡觉了。我问她,那你现在都没时间去锻炼了,为何不学习一下时间管理,更合理的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呢?师姐很诧异的回答我:
我连锻炼的时间都没有了,还哪有时间去学习时间管理
我承认,我们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位师姐比喻成一块电池,考研就是消耗电量(精力、时间)的事情,称之为“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则需要“能量”。无论是负载还是能量,都源于外部和内部。
外部负载就是指外界给我们的工作,包括我们的学业、带薪水的工作和家务等等;内部负载就是指我们自己内心的愿望,例如想考上更好的学校、更高的职位或者是更大的房子等等,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压力。
外部能量指的是我们的家庭背景以及能利用的资源等等;内部能量指的就是我们自身的能力、技能以及知识等。
能量-负载=余力
当我们的能量不足以面对巨大负载时,我们就会显得焦虑,显得我们的精力是多么有限,我们就没有余力来完成其他事情,就像那位师姐抽不出时间锻炼一样。
而当我们的人生没有目标,在大学浑浑噩噩过日子的时候,我们的负载则处于最小值,多出来的能量没有用武之地,就只能去唱K喝酒打游戏,消耗着多余的能量。
一个人要想从事学习活动,就必须拥有一些余力
无论是正在准备考研考公的同学,还是在职场打拼的同事,如果能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也就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例如学习。
所以啊,很多人说自己没时间没精力去读书,其实是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或者说矛盾中:
压力越大,对未来的期望越高,就越需要学习;而学习需要余力,但压力越大也就意味我们的余力越小
05 解决方法
读书很难,因为我们读不懂记不住,因为我们看不下去,因为我们没精力没时间。那么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通过读书来提升我们自己的能力,就需要一套方法来分别解决这三个问题:
1/ 以自己为核心
读书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老师或者书本,我们并不是像之前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样为了一场选拔性考试而读书背书,我们是为了自己而读。
2/ 以提升能力和改变行为为目的
读书,是要把图书里的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能力,例如我们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不是为了整理这七个习惯的知识,也不是为了记住他们,而是为了能够掌握这七个习惯。
3/ 不让读书成为新的负载
不要求自己每天读50页直至读完,因为这会给我们添加负载;也不要求自己读完整本书,也没有考试。我们只需要利用碎片时间,来轻松、有效的阅读,而不是特意腾出一整块时间来阅读。
总结
读书有三难: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没精力没时间
它们都有一一对应的解决方案,但如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你不妨拿起一本你最近阅读的书,尝试一下吧。
我也正在尝试将它们整合起来,看看谁更快?
掌握方法技巧,探索底层思维,改变行为习惯
我是吴少轩,喜欢可以点赞,想要碰撞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