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的思想完整而宏大,维基百科中列出了20项阿德勒思想关注的主题,不过所有这些内容都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就是人和自己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
阿德勒把人格分成了哪四类?
在人和自己的关系上,阿德勒认为我们首先要认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把人按照人格分为了四种。
第一种人格叫做统治型.这类人的特点是喜欢支配和统治别人。统治型人格实际上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家里的孩子非要玩平板电脑,不给玩就撒泼耍赖,饭也不吃了,到爷爷奶奶那里告状,这就是统治型人格的表现。在学校里,统治型人格的孩子往往会想方设法证明我比你厉害,你要听我的。面对老师,他们很可能会不服管教,因为他们在骨子里希望对方妥协而不是自己妥协。当老师被他们折腾得懒得管教时,他们就赢了,因为他们做到了迫使对方妥协。
这样一种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阿德勒认为是从小的家庭环境造成的。如果父母总是无原则地向孩子妥协,就会让孩子逐渐形成统治型人格,每一次父母的妥协都是不断给孩子正反馈,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而且应该支配别人。
阿德勒非常看重孩子所受的教育和抚养对人生的影响。这与中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相近的。
统治型人格与“有领导力”绝然不同的。并不是喜欢支配别人、总是想让别人听自己的就是有领导力,真正的领导力是能够通过正当的方式,依靠自己的能力以及超出别人的见识,让他人愿意追随自己。有领导力的人恰恰是通过合作和妥协来获得他人主动的支持。
而统治型人格的人虽然总是有控制别人的冲动,但他们未必真的有能力控制别人,因此他们反而可能四处碰壁,然后怨天尤人。因此,家长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特别倔,将来就能当领导,如果孩子有这种表现,家长恰恰要注意引导孩子不要那么倔,要学会合作和妥协。
第二种人格叫做依赖型,这种人格的特点是缺乏主动性,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别人帮助自己拿主意,或者把一切安排好。比如今天常说的“妈宝男”,就是典型的依赖型人格的体现。
依赖型人格的典型表现是不愿意接受挑战,得过且过,遇到问题容易恐惧焦虑。比如说,同学们一起春游,依赖型人格较强的人通常不愿意参与讨论去哪里玩,而是等着其他把主意拿好了,最好把火车票也订好了。如果要安排他们去做订票、订旅馆的事情,他们就会焦虑。
阿德勒认为,依赖型人格的人通常是从小被家庭照顾得太周到,什么事情都被安排好了,吃饭张口,穿衣伸手;以至于长大成人离开家之后,仍然不自觉地继续依赖别人,而且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这些人常常让人感觉他们好像完全没有活力。
第三种人格是回避型 这类人做事通常都是谨小慎微,害怕失败。最突出的表现是,这一类型的人如果觉得有什么事情自己做不到,干脆就不做了,选择回避。他们回避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害怕一旦失败,会丢了自己的面子,所以选择了回避,因为回避了问题就总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得到一个心理的安慰。
比如几个同学聊天,一个同学给大家出了一道智力题,有的人说我对这个不感兴趣,但他其实是不希望最后做不出来丢了面子。选择不参与,就有借口可以说,我不是不会做,只是没做而已。
阿德勒讲,依赖型人格的人是没有能量,而回避型的人是只有很低的能量。
第四种人格是社会利益型,这些人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他们的风格是能够与别人合作,喜欢和人交往,热心肠,会为他人考虑。
阿德勒认为,在四类人中这类人的心理是最健康的。通常,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受到家庭成员的理解和尊重,家庭环境和谐,容易形成这样的人格。
人格可以改变吗?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这四种人格中的一种。不过,四种人格的边界其实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日常生活中,未必会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但在遇到极端情况,比如遇到困难、遇到激烈的竞争时,不同人格的人往往就会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阿德勒认为,前三种类型虽然具体表现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习惯给自己找借口,回避问题,阿德勒认为这就是自卑感。而最后一种社会利益型的人,则更多地把困难当作考验,面对困难通常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阿德勒认为人格都是在儿童时期就形成的,那么一个人的人格在成年后还能够改变吗?在阿德勒看来,虽然小时候家人与周围人的关系对人格的影响是最主要的,但人格并非不能改变,很多心理治疗也是以此为根据而展开。
如果希望改变自己的人格,向第四种比较健康的人格类型靠拢,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阿德勒的建议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找到自己自卑的原因。很多人都有自卑感。要克服自卑,首先要找到原因,解开自己心里的结。。
第二,不要构建自欺欺人的幻梦。比如有的年轻女孩会幻想有王子突然出现,自己就成为了公主;有的人不用功读书,指望能够蒙对一些题就能考上好学校。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幻想。自欺欺人的背后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自己改变命运。
无论是统治型、依赖型的还是回避型的人格,共同的缺陷都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老老实实做事就能够把问题解决掉。
统治型是通过威胁和绑架他人的利益,让别人帮他解决问题;依赖型的人显然是依赖别人来解决问题;回避型的人,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常常是希望老天爷发慈悲,问题自己没有了。许多人都指望着别人去争取利益,然后自己顺便获得一份就好了。如果希望心理变得更加健康,这样自欺欺人的想法就不要再有了。
第三,遇到问题,要依照“感知、思考、行动”这样一个次序来解决问题。
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是否达到了目标来审视自己的感知、思考和行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馈,而要正确地认知到反馈,前提就是要能够感知他人的反应。所以,也建议你多关注对周围人的感知,不要只是自顾自地思考和行动。
儿童生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克服自卑和追求优越影响着生活风格的形成,模仿也是生活风格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儿童往往把自己所处环境中最强有力、有影响和感染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如父母、老师和好友等。生活风格的发展还主要取决于儿童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根据阿德勒的观点,儿童碰到的最初的社会环境是家庭,在家庭中与母亲的接触和母子关系的发展形成了将来与他人关系发展的基础,如果母亲采取一种积极、合作的态度,儿童就倾向于形成社会兴趣。如果母亲把孩子紧紧束缚在自己身边,那孩子就容易将他人排斥在自己生活之外,形成较低的社会兴趣。正是母子早期交互作用的性质,影响甚至决定儿童将来能否以健康坦诚的态度对待他人。
在阿德勒的理论中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即创造性自我。 他认为,人类不是环境或遗传影响的简单消极的接受者,相反,人可以有目的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生活方式。例如,某些有生理自卑的人经过补偿发展成对社会有益的人,而有的人形成自卑情绪,一事无成,差别在于选择,用阿德勒的话说:"正是他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阿德勒的理论是积极的,丰富了我们对人格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