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去我们认为平均水准以上就是不落后。这感觉是有偏差的,如90%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在平均水准以上(乌比冈湖效应),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是感知自己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在平均水准以上。井底之蛙的视角。
(平时一些什么事也做不好的人,最容易瞧不上别人,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只不过自己不屑于去做而已。反倒是那些真正处于领先位置的高手会格外谦虚,甚至低估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到达这个阶段需要经历什么,付出什么,当然就不会盲目骄傲)
2、教育体制里,用60分来界定及格,即40%的人被认定是落后的;而社会中,20%之后的就是落后的,20%的人占有这世界有限资源的80%,这个“二八定律”是无处不在;到了21世纪,有个重大的变化正在揭示一个更为残酷的事实:弄不好,1%之后的全是落后。
(对于有些人,别说20%,甚至超过平均线,都足以给他们创造优越感了;更有人用“比下有余”,不断安慰自己,我可能不算好,但比谁谁谁强,我可能这方面不如他,但我其他方面可不比他差。结果,把自己放进了假想的优越感中,和别人逐步拉开距离)
3、原因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存在,所有人都被连接了起来,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不再局限于我们的周围,而是我们已经尽量感知到了这个世界的全部。一眼望去,处于前面的人无限多,然后就感觉自己是1%,甚至0.1%,0.01%、、、
4、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人出现了(对比过去相对闭塞的情况);可以看到,那些优秀的人(或者简单粗暴:赚了很多钱的人)真的知道许多大家不知道的事,大家不知道的方法;在这个时候,差异明显可见,对于知识的渴求异常强烈、、、甚至这渴求成为了恐惧,害怕落后的恐惧。
(当然,对这些出现的优秀的人,有些人会下意识地说出一句:当年我和他差不多,甚至比他强呢!其实是自找安慰,忽略了别人付出的而自己付出不了的努力)
(这个感知范围变化其实是向两端扩展的,一是许多比自己优秀的人出现,一是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出现。那么应该用怎样的一个态度去面对,随后又应如何调整,则取决每个人自己)
5、还有更加恐怖的,机器人在崛起,人工智能在崛起,大多数人正走在越来越没用的路上,原先掌握的知识看着看着就落后了,个人永远像一只菜鸟、、、
6、这也许会让你焦虑,但这焦虑使用得当的话,是有价值的,有个很好的替代词汇“危机感”。没有危机感的人就是那种将来注定变成无用之人的行尸走肉。
(放心,我们一定有办法解决危机感所带来的焦虑。)
(例如,花了200元订阅本专栏的有6万多人,每篇文章的打开率大约在40%~50%,留言率只有5%,即有一半的人是缴费后根本不看的,当需要思考、并把想法落实到文字时,又筛掉了九成的读者。如果再加上一定的时限,最终能持续留言的估计连1%的都达不到。因此,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了吗?)
7、到目前为止,是否有了两个属于未来的目标:一是早晚有一天,你要做到不再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时间;二是早晚有一天,你会做到不落后,要成为前20%,甚至前1%。
8、反省下自己
1、你有没有在哪一方面的能力处于身边群体中的前20%?如果有,是什么?如何做到的?
2、你是否想过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能力逐步成长成为身边群体的前20%?除了下决心之外,你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3、这之前,更新的几个观念,觉得变化大吗?如果很大,是否意识到这些变化其实可以更早发生?
4、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些危机感,能不能想出摆脱的方法?如何才能摆脱焦虑?
留言摘抄:
1、实际上,能否拉开差距都取决你是否硬着头皮把最难的部分啃下来。
2、不论什么事,如果能长期持续,就足以淘汰掉80%的竞争者。或许你需要的只是保持耐心。
201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