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住院第三天,高烧总算退了,却持续低烧。在医院那些天,随着小山情况时好时坏,每天像坐过山车,一颗心忽上忽下。比恐惧更叫人绝望的,是不知道前边等待的是什么,吉凶未卜。
每天小山爸爸来送饭,我先喂小山吃,然后再自己吃,吃完小山爸爸收拾好,那期间我们不讲话,保持一种默契的沉默。那之前世界很大,从孩子生病那一刻起,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变得很小,小到只有孩子住的这间小小的病室,不管世界,不问明天,满心里只有眼前生病的孩子,全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遇到医生查房就急切询问孩子情况,了解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但其实连小山爸爸也看出来了,医生自己也没有十足把握,此刻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我不再是我,那个一心盯着业绩拼命向上攀登,看到银行卡的数字噌噌噌往上涨就喜形于色,完不成销售额就翻脸的喜怒无常的职场拼命三郎,那一刻,在那间小小的病房里,我化身一个有温度、有爱心,看得见、摸得着的母亲,关心孩子冷热,操心孩子健康状况,耐心程度连我自己都惊讶。每天三顿饭,小山爸爸隔着窗户把饭盒递进来,我用勺子一口一口喂孩子吃饭,半夜醒来给孩子量体盖被。小山醒的时候陪他玩,陪他讲话,小山睡了我就坐在病房里望着窗外发呆。我的世界仿佛被按下暂停键,一片空白,只有孩子,只剩孩子。
那一刻我只想要孩子能好起来,只要孩子能好起来,让我做什么都行,拿什么去换都行。
而就在短短一周前,我还是那个每天板着脸的、令人讨厌的妈妈,一个冷若冰霜满脑子工作、赚钱的机器人妻子,让和我生活在一起的小山爸爸望而生畏,让小山大呼救命。在小山的成长历程中,我对他处处严格要求,不许看电视,不许吃垃圾食品,小山送我绰号“黑猫警长”,原因是妈妈老黑脸,而且多次爽约,说好带他去动物园,明明答应,却因为临时加班而食言。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我常常以工作为由疏于对孩子、家庭的照顾,把孩子给小山爸爸一扔掉头就去公司,一说出差拎了包就走人,仿佛地球等着我去拯救,完全忘记自己作为母亲的存在,如今想想自己这个妈当的,究竟有多失职。
这是一个没有鞭炮和灯笼的春节,大概很多年后当人们回想起来,记忆里有的只是戴着口罩的人群和空无一人的大街,四处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大家在有限的距离保持对彼此的警惕。面对疫情,谁也无法心怀侥幸,人们在心底默默地企盼春暖花开,期待病毒被季节带走,被风吹散。
那段日子,我在弥散着消毒水气味的医院,每天对着四壁洁白的墙面,盯着医院里矮矮的凳子发呆,时间被滴答、滴答挂不完的吊瓶和孩子持续不断的发热占据。
我不知道在距离我千里之外的武汉,多少人度过了不眠之夜,多少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挥汗如雨,昼夜不舍地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还有多少底层人员靠捡拾丢弃的饭菜果腹,因为封城无处可去,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睡地下停车场。长时间的隔离令人精神压抑,神情漠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大家在不同的地方怀抱同样的心情,祈祷一切快点过去,快点好起来,在心惊胆战中艰难度日,在对未来的不确定中惶惶不可终日。
法国作家莫泊桑早在几百年前就说过,生活不可能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而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脆弱和坚强其实远远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只是说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却发现自己咬着牙竟然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从除夕到正月初四,我和小山爸爸大部分时间在病房里,两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句话也讲不出,一句话也不想讲,说什么都是多余,讲什么都毫无意义,沉重的叹息好像要把水泥地板砸出个深坑来。
医生来查房,摇摇头开了单子,说体温再降不下来,就考虑带孩子拍CT胸片。我目光呆滞,整个人毫无知觉感地从医生手里接过CT申请单。小山爸爸抱着头,一言不发。
那一刻很无助,很茫然,很害怕,比挽不回一个客户的心更让我焦急和绝望。回想小山小时候,小山爸爸带小山去海边烧烤,背起帐篷去草地露营,搭乘森林小火车去看松鼠,那时候恨不能把全世界好玩的都打包送到小山面前,从小到大只要孩子喜欢,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努力满足,生日轰趴、万圣节派对,哪一个不是极尽心思帮孩子策划,为了让他不输小伙伴,哪怕自己一路省吃俭用,到孩子这里绝对不能含糊,吃的用的都挑好的。
到了适龄年纪,为了小山能上离家近的幼儿园,四处托人找关系,为各种兴趣班、一对一授课班一掷千金,小山还只是一个应该尽享金色童年的小屁孩,却已然不止一次地为他规划未来,希望他能如我期待的学习建筑学,将来成为一位业内知名的建筑师,可这孩子非说他长大了要当厨师,气得我半死,大声斥责孩子没出息,就这么点追求,亏他幼儿园就开始上国际班,一点没有国际化视野。
此刻觉得什么建筑师、厨师都不重要,我只要我的小山,只想小山能快点好起来,只要能好起来,叫我拿什么去换我都愿意,即便孩子说将来要当厨师、技师,我都可以接受,只要他开心快乐就好。
面对躺在病床上的小山,我听到有个声音在心底大叫,只要孩子一辈子健康就好,将来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学区房、奥赛班、钢琴课,平平安安比什么都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