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持一夫一妻制嘛?

古代男人纳妾妻子不仅没反对,有的还赶丈夫去小妾屋,这是为啥?

妻子为丈夫主动纳妾,并且还赶丈夫去小妾的屋子内,看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情。

其实,虽说古代男人被允许三妻四妾的,但是纳妾也有很多规矩,不是想纳就能纳的。一般情况下,官府对纳妾也有规定,不同阶层可以纳不同数量的妾,如果是有点钱的平民,到了40岁以上还没有儿子,也可以纳妾。

在家庭中,男子纳妾需要父母同意,正妻同意,还要一纸证明,才能正大光明地纳妾。

那么正妻为什么同意纳妾呢?首先,妾在古代的地位相当低下,相当于卖身为奴,根本威胁不到正妻的地位,丈夫和妻子都可以对妾任意使唤,妾在家里要卑躬屈膝,毫无地位可言。

而且,妾嫁过去也不像正妻可以回娘家,相当于终身为奴。虽然在电视剧中,经常上演小妾凭借姿色获得男主人宠爱,欺负正妻的情形,但是在古代实际生活中很难有这种现象的。

历史上有很多悍妻逼死小妾的故事,妾的地位可见一斑。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里面的赵姨娘、周姨娘就是妾,也可以看出其地位。

所以,如果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或者父母太过财迷,很少平民女孩愿意做低俯做小给人当妾的。

其次,古人是很重视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等封建思想就是那时候的主流思想,明代《大明律》明确规定“庶人年四十以上无子者,许选娶一妾。”

从中可以看到,平民纳妾并非仅仅为了享受,更多是为了传宗接代。

而且古代是非常有宗族观念的,那时候往往是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有个族长管理日常事务,如果一旦某一房没有儿子,那一房就非常受歧视,也容易被其他房欺负。等到这一房的男主人去世,就会产生“吃绝户”的现象。

因此,古人都会想方设法生下儿子,如果正妻没有生育能力,纳妾就成为一家子的大事了。

此外,女性在古代的地位整体还是比较低的,特别在明朝之后,女性简直就是男人的附属品,更有儒家的“妇从夫纲”、“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等理论压制,女性只有做到三从四德才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如果女子太过任性,在婆家是要吃苦头的。

至今在我国比较落后的一些区域,很多老人教育女孩子,依然是张口闭口的“你这样是嫁不出去的。”

然而,人性古今是相通的,很多妻子也并非真心想让丈夫纳妾,很多时候为了大局着想,或者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才同意纳妾的吧。

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婚后只有一女叫巧姐,迟迟生不下男孩,只能容忍贾琏纳了尤二姐。但是她又嫉妒得很,想方设法的虐待尤二姐,最终导致花容月貌的尤二姐吞金而死。

一夫一妻依然是古代婚姻的主流,平民百姓一般情况下不允许纳妾的,当然绝大部分平民是没有纳妾的本钱的。纳妾需要一大笔财物,这笔财物价值不菲,往往是很多人半生积累的财富。

古代还是有不少人反对纳妾,支持一夫一妻制的,并且以身作则。唐朝有位著名的宰相唐玄龄,一生没有纳妾,且对妻子忠贞。唐太宗曾经多次赏赐美人给他,都被他拒绝了。

唐太宗不死心,让长孙皇后找到唐玄龄的妻子卢氏,想说服卢氏,结果卢氏笑着说:“他纳妾的话,我可能会因嫉妒而气死呢!”

唐太宗也是个妙人,了解了卢氏所说的,派人去送了一壶酒,说这是毒酒,如果卢氏不同意老公纳妾,就要喝下这壶毒酒。

卢氏性烈,拿起酒来一饮而尽,结果入口后发现是一壶酸溜溜的陈醋,“吃醋”的典故也就从此而来。

从伏羲开始,历史上确定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后来有了封建特权阶层,但是历朝历代对于纳妾还是有明确规定的,《春秋公羊传》中曾经记载说周礼有规定,一位诸侯最多可以娶9个女子,可见纳妾在那个时期只是一种特权。

后来的史书也多有记载,平民百姓一般是不可以纳妾的,即便有钱也不会轻易允许。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枪响,清朝封建帝制的灭亡,更是昭示着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历史性终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