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何以实现?我觉得,是引导孩子自助学习的方法。这句话有两个意思,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去自助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怎样自主学习。这样他们成长过程才会享受且充实,这也便是快乐教育所想要表达的。
今日两章:科学是具有永恒价值的知识和父爱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文学艺术虽然也需要理性思维和判断力,但多是对社会和内心情感层面,科学(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学习对人的思维发展,记忆力训练,道德品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很多人相信宿命论,因果论,我觉得科学更崇尚因果论,因为由条件推导结果,环环相扣,论证的条件,要素缺一不可,程序严谨,才能推导出有效结论,整个论证过程和谐统一。哪怕出错,也要经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因而,想要探索事实,便要思考,寻求严谨的论证方式。科学,让人严谨。动作做过,才会记得更牢固。真正追求科学事实的人,不会迷信权威,实事求是,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并不是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数据,若沉浸其中,它是博大而有趣的。并不是说其他学科不好,其实作为教师,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加入更为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不是更好更有意思吗?
我们总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学生向善向真向美的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基于核心。现在单学科思维教学的观念依然很重,并不是本学科的知识便不重要,就语言学习来讲,语法知识,听说读写,都只是技能和工具,交流的工具,而我们探索和学习的内容可以有多么广阔啊,数学,文学,自然,技术等等,都是那么有意思。这在国际学校是比较普遍的,当前身处公立学校,受学科成绩的影响,会有一种束缚的感觉,而且学生的认知和语言技能并不能相协调。如果能开展适应学生认知特点的语言教育应该更实用,更有趣。也就是跨学科学习,让人不断串联事物间的联系,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储备更丰厚,思维发展更严谨科学。知识便像一张网,点点相连,提取知识时,更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这样的话,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想象力便能大大激发。这样的话,学习何愁不快乐。
另外一点,便是父亲在快乐教育中的作用。孩子对父亲,是很崇拜的。孩子对外在世界(社会,自然和成人感兴趣的话题)多是通过父亲观察到的。若把父亲和母亲区分开来,若是有外人在场,孩子们总会更加积极,表现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称职的父亲总是积极的解决问题,以建设者的态度承担家庭责任,这样便容易被孩子当成偶像。然而,父亲并不都是那么细腻,父亲的大意,以及有的统治者的态度,要么催生卑微软弱的奴仆,要么造就叛逆强硬的反叛者。如今,公民受教育水平更高,开放包容了许多,懂得的道理更多了,也许没有那么多统治者思维的父亲,但是回到孩子教育的问题上,父亲和孩子间走入内心的沟通和交流依然不同,或者只是顺应孩子的想法,没有引导她去发现和探索的意识,孩子可能快乐,但是长久下来,还是让人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