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就说过: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
《道德经》只有五千字,却广袤深远,无所不包。
老子认为,宇宙的本源、生存的规律,都藏在“道”中。
“道”先于天地而生,这股力量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
但道是怎么来的,《道德经》说得很清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万事万物,都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道的运行动力;
而道在运行时,又低调含蓄,柔弱如水,灵动轻巧。
这是“道”统御万物的智慧。
人若能效仿,做到洞察局势,并随局势调整自己。
那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可从容应对。
01
反者道之动
《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
《道经》一开篇,老子先打了个生动的比方。
他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啊,就像个中空的大皮囊,道就是流经中间的风,变幻莫测。
就好像我们的生活,一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未止息。
所以,碰上什么事,别急着下定论。
尤其是遭遇失败,不要灰心丧气,一味消沉。
反者道之动,越是“不好”的处境,越暗藏“好的”转机。
凡事往好处看,往好处想,你就能于人生的山穷水尽处,窥见柳暗花明。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讲过老子的人生经历。
他曾在周王朝,做“守藏室史”,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或博物馆馆长。
原本,他也志在社稷,希望用渊博的学识,为周王朝的大厦添砖加瓦。
只可惜,时运不济,周室内乱,争斗不断,更没人看重老子的学说。
失意的际遇下,老子没有沉沦,而是辞去职务,潇洒地离开了。
此后,他漫游天下,修行参悟,过函谷关时,写下了《老子五千文》,也就是《道德经》。
他没有亨通的官运,不受朝廷重用,却因此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神一般的存在。
这就是《道德经》里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低谷时,人可以蓄势待发,等风一来,便可一飞而起,有更高的成就;
失败后,人可以静思记过,筹谋布局,为自己铺就一条更长远的路。
没有永坠不升的太阳,亦没有一成不变的命运。
《汉书·黄霸传》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汉宣帝时,儒士夏侯胜,遭群臣弹劾。
有个叫黄霸的臣子,仗义执言,为夏侯胜鸣不平。
他因此受其牵连,与夏侯胜一同被打入大牢。
原本仕途顺遂的黄霸,忽然遭此厄运,令人惋惜。
连夏侯胜都绝望地说:“我们说不定明天就死了。”
黄霸听后,便笑着安慰夏侯胜要放宽心,说不定事情会有另一番转机。
于是在狱中,他静下心来传授经学,还时常与夏侯胜谈经论道。
就这样,两人熬过了两年的牢狱之灾,等来朝廷大赦。
被获释后,他们被皇帝再度召见,重新起用,都有了一番作为。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人生是一场跋涉,我们会路遇险滩,迷失津渡,却永远不会走至绝境。
只要“道”的力量在,变数就不会消失。
也就是说,人无论往哪走,都会峰回路转。
而更多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
往往是,越艰难、越无助之日,越是希望降临之时。
日子里遇到什么也别怕,稳住自己,就一定能等来转机。
02
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有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老子告诉我们,容器过满则溢,刀刃过锐易折。
为人也是如此,尤其是碰上麻烦,只知道硬碰硬,一定会招来更大的祸患。
倒不如学会“示弱”,放低自己,藏锋隐智,才能巧妙避开冲突。
战国时期,楚庄王少年登基,面对的是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几大权贵家族把持朝政,内斗不断,而他力量太弱,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为了守住江山,他三年不发政令,不理朝政,看上去是“一无是处”。
权臣们放松了警惕,视楚庄王为傀儡一枚,便不再针锋相对。
有了喘息的机会,楚庄王这才能在暗处积蓄力量。
几年之后,他在一帮贤才的辅佐下,清除奸佞,革新吏治,坐稳了江山。
楚庄王以鸟自喻: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复杂的局势面前,能藏住本事的人,才能躲过明枪暗箭,为自己迎来转机。
这就是“弱者道之用”的道理。
示弱绝非懦弱,藏锋亦非逃避,而是一种蓄力。
老子所处的周朝,有位赫赫有名的周宣王。
宣王酷爱斗鸡,便请斗鸡高手纪渻子来训练自己的斗鸡。
十来天后,周宣王兴致冲冲地去看成果。
谁料,纪渻子却说:现在不行,他们还太骄傲了,出去必打败仗。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去视察。
纪渻子仍说:还是不行,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太过浮躁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等周宣王第三次去,纪渻子才说:差不多了。
然而,周宣王一看,发现他的斗鸡,一个个呆头呆脑,弱得很。
就在他恼火之际,纪渻子说:
“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这只鸡虽不会鸣叫,看上去像木鸡一样,但这样的鸡才厉害,别的鸡根本不敢迎战。
真正厉害的斗鸡,面对强敌,不会争强好胜地去斗。
而是会用示弱来蒙蔽对手,而后攻其不备,一举夺魁。
做人也是如此。
面对复杂的局面,碰上强悍的对手,知收敛、懂藏锋,才能于不动声色中逆风翻盘。
恃才彰显,锋芒毕露,只会为你引来更大的非议和攻击,甚至激化矛盾,加重问题。
只有先弱下来,才能保全自己,而后暗处发力,谋得长远。
而我们生在世间,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猝不及防的嘲讽、突如其来的攻击……
一碰上麻烦,就硬着头皮冲上去,你死我活地争斗,太不明智。
聪明人,都会先退一步,佯装妥协,再徐徐图之,不慌不忙地刚强。
弱者道之用,连天道都懂得示弱,人更要低调谦卑,谨慎行事。
胡适先生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听圣人之言,悟人生之道。
迷茫的时候,翻一翻《道德经》的篇章,听一听哲人的智慧,大有裨益。
无论何朝何代,人们所面临的处境,都十分复杂。
困境中,不免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悲观绝望。
失意时,也不免怒火中烧,恨不能拼命对抗。
但天之道告诉我们,顺境逆境循环往复,失意得意也全在自己。
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强行对抗,稳住心智,藏住本事,静待时机。
洞悉道的规律,遵循道的法则,不自傲,不自弃,方可平稳地过好余生。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