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方证》总结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中风表虚证
1.太阳中风提纲: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成因是风邪袭表。主证是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脉浮缓。
2.桂枝汤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组成: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甘草2两(炙),生姜3两(切),大枣12枚(擘)。水煎半小时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现代应用:体质虚弱者的感冒;荨麻疹、湿疹;月经疹、经后腹痛、妊娠发热、产后汗出便秘;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汗出异常;疲劳综合症。
3.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掇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组成:葛根四两,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先煮葛根,再煮其他药。
服法:不用喝热稀粥来助药力,其余同桂枝汤服法一样。
现代应用:病毒性项肌痉挛、落枕、颈椎病、颈肩肌肉紧张综合证,此外对颈部疾病所导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神经症、高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
4.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服法: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加盖衣被,也微汗。
现代应用:咳喘,哮喘患者因新感诱发,过敏性哮喘。
5. 桂枝加附子汤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服法:先煎附子,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现代应用: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急性膝关节炎并关节腔积液,颈椎病,中风后遗症。
伤寒表实证
1.太阳伤寒提纲: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成因:寒邪袭表。
2.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灸)、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现代应用: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湿疹。
3. 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枚(擘)
现代应用:感冒、流感,中耳炎,鼻窦炎,结膜炎,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落枕。
4. 大青龙汤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枚(擘),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石膏如鸡子大(碎)
5. 小青龙汤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哎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现代应用:急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肾炎;湿疹。
太阳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汤: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各一两、大枣四枚(劈)、杏仁二十四个
现代应用:风疹、䒭麻疹、异位性皮肤炎
2.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脈洪大者,与白虎汤;若形似瘧,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3.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