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场时已经近10点了。
因为下过雨,四周都雾蒙蒙的。天气不好,再加上夜的漆黑,走在路上,好像天地空荡荡得只有我一个人似的。
在《驴得水》电影上映期间,我就去刷过两次了。可能也是我本身偏爱那个时期的故事,总觉得这样的剧情值得回味千遍万遍。电影宣传时间不长,那段时间我也没有心境去细细品味,渐渐的他就被抛在脑后了。
直到9月初,偶然间在广播里听到《驴得水》有话剧在济南演出,我就忙着订了票。时间一晃,就到了今天演出的日子。
散场的时候,听着身边人们都在讨论电影和话剧的不同,我自己也在不自觉地比较。电影节奏更缓慢些,细节处理得更精细;而话剧则是张力更强,情节也设计得更荒诞。却是各有千秋。
喜欢《驴得水》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时代下的小画面,没有明确的好人坏人之分,每一个人的形象也是特点分明。相比起电影,话剧版《驴得水》的情节更深地反映了一个人为了自己坚持的东西、在受到多方压迫之下,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这里说的“坚持”,没有好坏之分,只看他对自己来说是否重要。
最喜欢的是“张一曼”这个角色。虽然有的人说她是装作坚强,但我还是觉得她是活得最潇洒的。她的性格、特点,她整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她对事物的想法、看法,也不会轻易改变。她最后的“枪声”,是我认为最好的一幕,委婉地反映出无人理解、无人支持、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绝望。
看完话剧,不得不感叹是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不说之前的负面情绪能一扫而空,至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活着,有时既不能免俗,那就在自己还能掌控的时间里,尽兴吧。
感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