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对象是符合人的心灵才被人认识的,那么就意味着我们认识的都是经心灵处理过的对象,我们一直是通过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的。那么,世界真实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个问题,康德摇头了。
康德把世界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所谓的物自体,另一个是现象。康德认为,我们人类只能认识到现象,而永远无法认识物自体。物自体,又可以被称为“自在之物”。它属于超验的领域,是时间、空间和知性范畴无法加以运用的对象。我们必须通过经验才能认识世界,而这仅仅局限在现象领域,无法抵达物自体。
康德为什么要区分现象和物自体呢?他其实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人的认识划界。人的知性只能在经验中认识现象。如果人试图用这些范畴处理感性世界以外的东西,例如认识超验的上帝,就会出问题。
康德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的批判性,而批判就意味着找到根据,并为之划界。他认为以往甚至以后的很多人,其实都在说一些无意义的废话。这样的废话并不是因为说话的人是话痨,而是人类的理性超出了有效使用的范围。康德死于1804年,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