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认知觉醒》读书笔记2 - 草稿

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及其他学科

对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刻意练习等基本概念解读,对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学习力、情绪力等具体能力的使用策略,对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等必备习惯的养成。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大脑是一切问题的来源。

年代久远的本能脑,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对环境做出本能反应。相对古老的情绪脑,非常年轻的理智脑(理性脑,思考脑)。以农夫与蛇为例,蛇只有本能脑。用一个有趣的比喻,主板是老的,显卡是旧的,中央处理器是新的。

大部分决策是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可以从四方面解释理智脑比较弱:

1、出现年代,本能脑3.6亿年,情绪脑2亿年,理智脑250万年。

2、发育成熟时间不同,本能脑婴儿期,情绪脑青春期早期,理智脑成年早期。

3、860亿活跃的神经元细胞,本能脑和理智脑占8成;距离心脏近,优先供血。紧张大脑一片空白,理智脑缺血。

4、本能脑和情绪脑看起来低级,但它们掌管潜意识和生理系统,时刻运行且速度快,理智脑速度慢且非常耗能。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又因为它们主导着大脑的决策,所以这些天性也就成了人类的默认天性。当社会发展,生存不再是压力,本能脑和情绪脑无法即时反应,这些远古社会的生存优势在现在成为阻碍。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缺乏耐心,易放弃。

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

如何变苦涩的毅力支撑为科学的认知驱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