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也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那么主流的广告收费模式有哪些呢?
其实广告也经过了相当长的发展,循序渐进。总的来说就是要求投放的效果越来越可控,投放效果可监测分析。
除了公益广告和品牌价值宣传广告等形式,广告的主要目的是拉新。那么在拉新这个过程中,漏斗模型是什么样的?
用户查看广告--> 用户点击广告-->用户在新网站进行注册(如果有)-->用户在新网站产生有价值行为(购买、发表文章等)
对于广告主来说,最终目的是获取有价值的用户。例如激活、用户消费的金额,进而评判用户的价值。由于后期的行为非常依赖广告主自身的计算,所以需要接入广告主的系统,比较复杂,所以也就导致了各种模式的广告计费模式来满足不同的场景。
一、CPM(cost per Mile) 每千次展示收费
优势:费用计算简单。
劣势:投放完之后,实际的投放效果很难评估。
用途:在很多小网站上会用,当年快播在的时候,看快播网站那满屏的广告知道了
二、CPT(cost per Time)展示时间收费
优势:新增了时间维度,给用户展示的时间越长,曝光值越高。
劣势:效果仍然很难评估,但是收费相对CPM合理。
用途:对用户的注意力有独占性的,例如现在的视频贴片广告。
三、CPC(cost per Click)每次点击收费
优势:更进一步,CPM和CPT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站只做了展示,但是无法衡量用户是不是产品的目标受众,感兴趣的程度如何。CPC通过点击量数据,衡量用户的感兴趣程度,投放更加精准。
劣势:仍然没有到最终的成交步骤,所以仍然不是很全全面。
用途:由于与其他模式比较,其接入方式相对简单,广告费计算相对简单,目前最常用。
四、CPS(cost per Sale) 每次成交收费
优势:一步到位,卖了多少东西,给多少广告费。
劣势:要求广告投放方与广告主的系统打通,同时共同制定合理的投放效果评定指标。在对接上很复杂;只适用于可以迅速评估效果的广告,对
用途:阿里的淘宝客,就是一竿子到底,可以按照成交量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