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不知怎么的,从书架情不自禁的拿下这本武志红的《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读了起来。或许是因为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或许是因为那天的签售会我参加了,看到书迷讲通过这本书如何改变自己,如何认识自己的过程,不禁感动;或许是因为想看看心理学的书而已。
对于心理学的书籍,看的甚少,只看过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以及大学时发的一本叫心理学的课本,记得老师还没上课时,我已经把那本书看完了。
昨晚,捧起这本书,不自觉的陷入故事中,跟着作者的轨迹认识自己。此书分为四章,第一章讲的是拆掉自恋的高墙。原来我们的自恋不仅仅是自拍那么简单,其实,生活中,自恋的人太多太多,无论从那个角度,多多少少都会有自恋的成分。内心的自恋,思维的自恋是致命的。在生活中,我们都是被自己的小我所辖制,所困惑,更不愿意走出来。小我组成的一个个妄念更促使自己一步步陷进去,越陷越深。
那么解决妄念,解决小我的方式是什么呢?美国哲人埃克哈特 ·托利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称,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被思维给控制住了,当头脑中出现一个念头时,我们不自觉的会去实现它。但如果我们能觉察到思维的流动,既不去实现它,也不与他对抗,那么我们很容易理解思维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随即就可以从思维中解脱出来。
也就是说,人的思维是流动的,不要拘泥于此刻,更不要将自己陷在思维中逃不出来。这让我想起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当遇见不好的难以接受的,我们首先要接纳它,然后消化它,而不是一味的抗拒一味的逃避,这样,情况会越来越糟。
不要活在小我中,这样你会活的累,活的伤痕累累。敞开心扉,从内心选择,放下妄念,一步步走向光明。
书的第二章讲述的是为何我们越爱越孤独。原来在和爱的人相处时,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想占有支配权,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一旦没有按自己的意愿,我们会立即做出相应的举措,吵架,分手,冷战。反思自己,我就是这样的人,全然一个支配者,一个控制者,顿时惭愧不已。为什么爱到最后会咫尺天涯,那就是我的双眼蒙蔽了自己,我的支配欲,我的控制欲超出了一切,使他不得不作出如我期望的样子,继而,在我的眼里他越来越不是他本来的自己,而是我支配欲下所希望看到的那个他。
就如这次矛盾,这次争吵,冷战,很简单,就是他没按我说的去做。而我呢,做的举措,决定也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由此,我们就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有了冷战。
第三章讲的是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写的很精彩,很真实,更受用。虽然还不是妈妈级别的,但对于妈妈来说,真的受用。我想我还是会看的,有了宝宝后。
第四章故事是追寻现实的载体,作者讲述了多部电影的读后感,由于很多电影没看,所以对此章看的一知半解,决定把相关的电影看完后,再揣摩作者笔下的各部片。
这本书不是剖析自己,而是教你怎么过的舒心,舒坦。而是让你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改变自己。
生活本就不完美,不要用完美的眼光要求一切,而要用接受的心感受一切。对人,对事,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