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逍遥》
好玉要磨了方能出彩,我算不上好玉,但也绝不是坏玉,不能糟蹋了自己。
《珍藏》
可能会出现其他更多的精彩,但永远也重复不了过去的美。
《天降之物(一)》
可现实总那么现实,你吃糖是甜的,吃盐是咸的,你泡一泡澡感觉舒服得要死,你捅自己一刀总是疼的。
《流逝的年华》
单纯的快乐,不是看到一个爆笑的小品时的哈哈大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最舒心的微笑。那样的快乐,会让人想永远停留在那一瞬。
《第一篇空间日志》
我们没有必要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珍惜,但却不得不时时刻刻准备着死去。
《抱抱》
人,贵在由天真走向成熟,而在成熟中又能保持住那份天真。
《逝者如斯》
无忧可贵,活在当下。
《走过四分之一》
年轻人就应该多做点有意义的事,做只有年轻时才有资本做的事。
20岁之前的时间和60岁之后的时间是根本没法等价的,而很多人就是在拿20岁之前的时间去过60岁之后的生活,奢侈至极。
渐渐地,各种暧昧将不再属于我们;渐渐地,我们追求的也不再是爱情,而是婚姻和家庭;渐渐地,我们不再能够胡搅蛮缠歇斯底里,而只能划清界限,肩负责任。
我们都是不畏寒冷的人,即便脱光了站在风雪中,也依然不会死去。
总觉得身边的人都在老去,但身边的老人却在少去。
启蒙者自古就存在着,但从来都是被旋涡吞噬了。精神自古就是缺失着的,庆幸的是我们并没有退步,还是一如既往地扎成一堆,一缸颜料一泼,就都是清一色的了。
一生在世,其实只要找到两个人,就死而无憾——一个人,他(她)死了,你会为他(她)哭泣;一个人,你死了,他(她)会为你哭泣。
写作是与自我心灵的对话,可以让人更清楚全面地认识自己,我发现不写东西的话,脑子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一片浆糊,对问题没有有意识的思考,做事说话凭借的是潜意识——那个性格自我。现在人活得不像诗人,不写东西,所以至少要给自己留点一个人静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然就太单纯了,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人的情感是抽象的,化作言语和文字就会变得深刻,而这份深刻反过来让我们确信自己的情感就是这样的。
只好时不时停下脚步,一遍遍咀嚼往日的文章,以免淡忘了曾经的自己。那些被自己遗忘的过去,深深刻在我的年轮里。我观赏着自己的枝叶,不知它们为何长成此般形态,答案其实就在年轮里。
好在即便忘记了一切,我也依然记得自己是一棵树,不是藤蔓,树当朝天生长,即使偶遇风雨,偶有歪曲。
我写着的,也依然是忠于自己的文字,即使无人问津,自己也必然欣赏一生。年龄会改变我的心态,但改变不了我对自己笔下文字的喜爱。我愿一生笔耕不辍。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写作功底与技巧之外,更需要一个好的灵感,这个灵感是与作者个人的心理及情感高度契合的,它能帮助作者写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别人模仿不来。
对我来说,写作讲究厚积薄发。你有一个点子,但是感情不到位,那就别写,把它记在本子上等待下次感情来临;你突然感慨万千,但是心思烦乱,别写,实在不行就写一首诗;你想写东西了,但没有做好构思,别写,写出来乱七八糟,自己看着都难受。
一个人的梦想可以无比远大,哪怕你穷尽毕生心血也无法触碰到它,但你在追梦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接近,你本身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人,你可以实现梦想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就已经足够光彩耀人。爱因斯坦到死也没有实现他的梦想,但这分毫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如此伟大的人物。
许多人的梦想那么小,却还没有勇气去实现,他们不知,真正在追梦的人,是在追着一个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梦想。
100分的梦想可能只有20分的成就,但10分的梦想最多只能有10分的成就。什么样层次的梦想决定着你拥有什么样层次的人生,如果你梦想太小,甚至伸手可及,就注定匮乏前行的动力。
我说文字是静出来的,一篇招来纷纷议论的文章肯定与静无关。这份静,可以静到无人问津,但作者自己却反复琢磨,推敲一两个字的组合;也可以获得很多个“喜欢”,但只有着零星的评论。这才是我最爱的文字,作者把自己的灵魂割下一块放进去的文字,没有浓烈的话题和观点,有的是老成的笔法和炉火纯青的用字,没人看也没事,自己一人品味也饶有兴致。而即便静如此者,真正出色的作品依然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你与很多人的偶然相见,其实已是永别。
每个人都会嘟囔“活到老学到老”,但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因为年轻时没有培养起强大的自学能力,没有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很多人在工作后就停止了学习,留在原地,如此一生。
有爱好是件很宝贵的事,我见过好多没有爱好的人,过着无聊无味的生活,闲暇的时候晃晃悠悠,无所事事。
让一件有意义的事变成你的习惯,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哪怕它再怎么简单。这与学习无关,与爱好无关,与特长无关,与毅力无关,这是一种出色的生活方式。
时刻提醒自己留意他人的心思,与人相处时学着去营造一种舒适的气氛。刚开始可能会觉得不自在、憋得慌,渐渐养成习惯之后,就是一种优雅的涵养、一种温暖的气场。这些努力看似是为别人做的,其实最终受益的都是自己。
请莫要说文字无用,我却一直觉得文字有着强大的力量,它是我的挚友,是我的一部分,是我们与灵魂之间的桥梁,有时可以靠它直抒胸臆,有时也可以靠它藏住感情。
写作既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对于我们这些并不以写作为生的人,它只是一个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小癖好,与生活本身无关多少。就如入睡前的朋友圈,你刷或不刷,是你的癖好,对生活并无多大影响。
其实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缘由,写或不写,全在于自己想与不想,谈不上坚持还是放弃,写作本来就是件随心所欲的事。如果并不是真的热爱,辗转反侧几番试笔也注定写不下去;如果真爱文字,甚至有所依赖,别人拦也拦不住你,长久不写笔杆子自然就会痒痒。
那么多年,你拼了命地追逐幸福,好像用尽了一辈子的力气,到头来却落得两手空空,你以为自己不会再爱,其实幸福也许就在下个转角,等你再前进一点点。当幸福来敲门,从一无所有到怀拥一切,不再要你十几二十载的颠倒错乱,往往只需一两年的时间。
异性之间有没有纯洁的友谊,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我猜应该是有的,前提是两人绝不会喜欢对方。
原来幸福不是用来追寻的,是用来发现和把握的,苍天弄人,它曾就在你身后隔着一层薄纱,你却非要满世界乱跑偏偏不去掀开。
锁闭心扉、划清界限都不能赶走志同道合的人,失望却能。
写作天生就是非物质的、精神上的东西,它的物化程度本不当与商品看齐。
一个人对文字的热爱和在文学上的成就理应与它们无关,相反离它们越远,文字恰越显纯粹、越能保有其本真的意义。
真正的文字是倾注灵魂的,真正的文学是经久不衰的。唯有多年以后还能供人、供自己细细品味的文章才真正有价值、有分量。
清高不是好事,但有时对写作,恰是一剂清热去火的良药。
写作是自己的事,当然越多人看到、越多人喜欢越好,但它首先是一件自己的事。我的有些文章即使上了首页,看进去的人也极少,但也许你想象不到,它们等待了那么久,有一天,会有一个读者突然出现,他(她)深深读懂了我的文字,对它们欣赏不已。这份弥足珍贵的快乐,远比靠浮华之作换取的一万个点击、一千个喜欢更有分量。
我想,也许这就是写作的意义所在吧——将自己的灵魂注进文字,等待着另一个灵魂与它相撞。
我尝过恋爱的滋味,没有想象中的甜如蜜糖。它很普通,普通到与单身一样。单身是一个人的生活,恋爱是两个人的,仅仅是方式的不同,并不是两个人在一起就一定会变得光芒四射、力大无穷。
我相信记忆里的我们仍然活着,在那些永远定格的时空里,如果彼此都忘记,他们也就死了,不曾存在了。
哪有什么般配不般配,只要相互喜欢,就是般配。任何一方没有感觉,都是有缘无分的狗血剧本。
不怕没人喜欢我,只怕我自己都不会再喜欢别人。
我何尝不仍希望着能遇到一个可以让所有曾经和未来出现的女孩都能黯然失色的人,一个让自己感觉残缺与她一起才完整才强大的人,只是年龄越长,这份希望也越渺茫。
喜欢一个人就是想靠近她,每天跟她说说话,要是能一起牵手逛个街就更美妙了,要是突然间她还能亲我一口简直就要幸福死了。
都说年少时的喜欢不算爱情,可我反而觉得那时候的才是真爱情。
恋爱使人沉沦,歇斯底里,自我迷失;单身使人清醒,心如止水,自我丰实。所以有人要说,单身久了会上瘾。
我神往中的恋情是双方灵魂的交织,彼此被对方的魅力深深吸引,彼此理解与欣赏,因此而更有自信,因此而变得更加优秀;如果有幸能志同道合,可以一起完成许多别人意想不到的事,即使兴趣不同,也能相互支持,甚至将两个领域结合起来一起努力;两个原本平常的人,因为对方的存在,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自身充满了能量,平凡的人格变得光芒四射,犹如天空中的日月星辰,照亮着彼此前进的道路。
我渴望的是这样一种灌彻灵魂的幸福。
写作者理当清高,读自己喜爱的作品,写忠于自己的文字,不追逐热点,不轻易改变。但这种清高不能建立在狭隘的视界之内,读极少的书、听闻极少的言论、接触极少的圈子、识极少的人,浸淫在自己的世界里自以为是,大抵都要被人笑作井底之蛙的。只有「开眼看世界」,博采众长,汲我之所能汲,而后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人们方会真正钦佩你的个性与才华。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大气,真有格局。
越是鄙陋之人越容易秉着狭隘的观念固执己见,看似自成体系却往往被人一眼洞穿;越是博识之人越能辩证思考、越是海纳百川,温润平和却往往深不可测。无知者恃己所知,知者知己所不知。
有一种论调叫知识无用论,是啊,真正有用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智慧与思想。而智慧和思想,却是借由知识去「开眼」、化百家为己用而所能得。有知识不用,知识才无用。
我不会同意他们所有的观点,但他们的任何观点都值得仔细聆听,那里一定有着诸多我前所未知的东西。
借他人的慧眼,多看看别样的风景。愿你我都能成为独立思考又非自我陶醉、有思想又有眼界的人。
人们在旷野上驰骋,我在爬井。
我怀念那些峥嵘的、和季节格格不入的岁月,我宁愿冬天一如既往的生猛,恶狠狠地冻伤我的骨头,冻醒我的全部。
我想站在如尖刀般冷酷的寒风中,看着乌云遮天蔽日,亲手再拨弄地上的积雪,让五指冻得通红,那是血液在我身体里烧成的,活着的颜色。
真正的爱好必定是长久的,是每天都忍不住想做的,不会因为生活忙碌而搁置,不会因为无人理解而放弃,它是一种倔强,一种信仰,是生活的一部分,乃至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丢了它,我们就如同变了个人。
人生而孤独,一切相似都是幸运。
不要依赖,不要让任何人成为你的归宿或靠山,你所需的一切,都去自己的内心寻求。
形成独立的思想,但不要被思想禁锢,总是聆听,让心和脑海宽广,如宇宙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