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放在毛选的第一篇,因为这一篇教员分析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是革命的大方向。正如教员所说,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收效甚微的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只有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中国的革命才算做是步入正轨。
那么如何区分敌人与朋友?归根结底还是要看阶级的区别。教员把中国阶级分为五类,分别是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在旧中国本质就是帝国主义与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他们通过剥削与压榨下层人民赚取利益的方式是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与中国的革命目的水火不容,故而他们毫无疑问是革命的敌人。
中产阶级则是典型的“骑墙派”,一方面他们备受外资与军阀的压迫,一方面国内革命的发展推进对他们想要成为大资产阶级的发展产生了威胁。故而他们既需要革命,又怀疑革命。但对于这种摇摆不定的阶级,教员选择了尽可能的拉拢。
小资产阶级则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由有余粮,二是堪堪度日,三是曾富裕但如今生活下降。这三部分虽对革命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当革命有胜利希望时都可被裹挟着革命。
半无产阶级则是农民,其生活艰苦,均有着较强的革命意愿,是极好的力量。
最后则是无产阶级,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具备先进性;受压迫最深,毫无生产资料,具备革命性;大多生活一起,具备组织性,是最适合中国革命的阶级。
教员一针见血的分析了当时中国各个阶级的特点,无论是从阶级特性还是人群心理,都是十分透彻具备代表性,而为什么这么做,则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最大化中国的革命力量。
这对我的启发便是: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任何事情,首要目的就是弄清楚要干什么,要斗争谁,要拉拢谁,只有搞明白了这些,才算是不会走上歪路
2.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拉拢的对象,在强敌面前,任何一根稻草都可能是胜利的最后一根。
教员对各阶级的分析也同样给了我启发,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革命的力量——越受压迫者,越容易革命,而掌握资源与话语权的人,永远不会革自己的命。
而教员对中产阶级的分析很有意思,他对于这个阶级的企图——实现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的评价是完全行不通的。正如前文所说,想要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须弄明白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而对于这种摇摆不定的骑墙派,他们是绝对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在激烈斗争的社会中,必须明确举什么旗唱什么歌,只有如此才可以吸引同样立场的人,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同样的,一个满是摇摆不定的阶级必然会在革命面前分裂,一面倒向资本一面倒向革命,这样的阶级必然分崩离析,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力量。
而当今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我认为一定程度上也是继承了教员的思想,坚定立场,联合大多数,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至于为什么无产阶级虽不占人数优势却成为了中坚力量,是因为工人是现代工业的支柱,他们组织集体罢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具有更强的革命力量。并且他们不掌握生产资料,长期受资本剥削,具有极强的革命性,并且他们是最早一批从土地走向工厂的人,具有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诸如此类原因种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要力量。
综上所述,朋友和敌人可以分为两个群体:彻底的不革命与革命的不彻底,前者是绝对的敌人,后者是可拉拢的朋友。
内心os:读毛选的第一天认清了自己的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第二部分,在经济上可以自给,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只能去变得更卷不然就要喝西北风了(泪目)。有的时候真的觉得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真的牛批,对事物的分析实在是透彻。现在我又不得不担心,难道历史真的是一个闭环,总感觉过去的事情在现在重演,或许继续读下去毛选或者更多的书我才会找到我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