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年节高速免费的尾巴,去易县太行水镇半日游。
虽然说是假日,路上车并不多。80公里,一个小时,廊涿高速大龙华口下,龙西路一直向西向南,2:00出发,3:00刚过,我们已经在歧路上徒步了。
还好及时迷途知返,当作溜腿。反方向又走2KM,抵达目的地。其实就在我们停车场的旁边不远,那里鼓乐喧天,只是我们当时没有留意而已。
朝着“太行水镇”那高大的牌楼走过去,一路车水马龙,很有节日气氛。路旁应该是拒马河的支流,静静流淌。倒映着河岸边的杨树和民居,的确比钢筋水泥的丛林多了几分灵秀。因为冬季,水位很低,有些地方甚至露出河床。几条老旧的小船搁浅在那,只看这一角,有点儿水镇的意思。
穿过车流,来到水镇的外围。这里像个小型的庙会,两排摊位,一眼看到底。挤挤挨挨几十户商家,摆满了粉条、山药干、小米、根雕、“桃木”梳子、牛角刮痧板、棉花糖甚至热气腾腾的香飘飘,和台湾手抓饼……这是大江之北,城乡村镇庙会的标配。也有不少人流连,过年嘛,图个热闹。
顺着石板路,过个简易桥,从侧面进入“太行水镇”。说是侧面,大门也很气派。高大的,门洞,朱红的木门,金色的门钉,进了院门青砖蔓地,感觉像走进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
在墙角,有一个蛇皮袋子支起的小摊儿,是红线编的各种手链,一块儿纸牌上写着“5元,10元,20元”的价钱。我们对望一眼,什么呀!一元我也不要!!怎么没有人看摊儿?正奇怪呢,看摊位下面马扎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她看我们路过,“站”起来招徕生意。看着她站起来也并没有变高,还是得站在马扎上,欠着身子拿起那些手链,要一一介绍。
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个摊位,又退回来。我收获到了今天的第一个礼物,“爱的手链”。
往里走,两旁一码色的青砖房店铺,同一规格棕木门窗,门楣上挂着各自的牌匾“面坊”“油坊”“酸奶坊”“豆腐饭”“醋坊”“酒坊”……坊前挑起自家的招牌幌子。莫名就想起“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句子,烟雨时节,就更有情致了吧!
廊檐下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米,麦穗,红辣椒,又是典型的北方乡土味儿。门框上是一串串的红灯笼,制造着热闹喜庆的年味儿。门前的垃圾桶都是那种水缸套袋子,还分类回收呢!街边一溜八仙桌条板凳,是给打尖儿的歇脚喝茶吃面的地儿。
前面空场地搭起了高高的戏台子,两位敬业的演员唱的是河北梆子选段,混搭易县方言。不过驻足观看的人并不多,更谈不上用心欣赏了。一时为舞台服装单薄卖力演出的演员酸楚了一下。
接着,又看到了好多好多的红灯笼、不少老物件……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并没有普天同庆的欢喜,也没有亲切、怀念、仿佛回到童年啊的那种情愫油然而生。刻意了,商业了,有点儿浮华呢!也不好说,人家努力在营造,自己进不去,赖谁呢!
转到这,该都算是太行水镇的主体建筑。感觉设计挺用心的吧,风格也很一致,应该是既饱有了太行汉子的乡土气息,又杂糅了水乡女子的灵秀之美,对吗?
回顾这半日游,记住的甚少。这是为什么呢?是怪怪我们匆匆忙忙的走马看灯;还是因为微信里公号上借无人机透过大片视角看到的震撼景观太清晰太惊艳,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无能?!
我记住了这块牌子,还有一条没有拍照的景区外通向村里的那条水泥路,当时感慨,要是用鹅卵石铺,就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