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也观察到,当孩子真正投入玩耍,把吸收的东西呼出去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非常专注的。对自己的游戏如此专注,这样的能力也会延伸到他们的将来:对学习的专注、对他人的专注、聆听的专注、对自己的专注,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包括对关系的专注,比如他和人相处的时候,他也会专注到别人的感受如何,别人的思想如何,别人的行为如何,怎么产生连接,所以无形中也会帮助到他社会力的发展。
玩耍是孩子在实践某种生活技能,这让孩子在成人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 当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能专注并设计游戏来玩耍时, 长大后他更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更具有专注力。
真正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来自真正的工作和玩耍的,而不是来自于电子产品的。
3、身体的参与多于语言的讨论
而在玩耍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身体要参与进来,一起做城堡,一起挖沙坑,孩子们都要身体参与,从这个过程就是对我们初级感官的滋养,他们也有言语的讨论,这时候发展了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要确定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符合这个角色,也就是做什么像什么,演什么像什么。
4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他们都是一个巨大的感官体,从一生下来,他们的感官就是向着周围开放的,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声音、包括成人的言行举止、包括环境色彩,都会无障碍的、可以说无阻碍的进入到孩子的内在,包括他的身体和心灵。
比如说妈妈的触摸、妈妈的唱歌,或者一个很优美的环境,一个安静的、安详的睡眠环境,这些都是良性的一些刺激,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如果,这个环境是嘈杂的,或者两三岁的孩子去到超市里面、去到购物中心里面,或者五六岁的孩子去看一部电影,这些东西就太多了,对于孩子的感官就成了负担,让他无法去消化,让他去紧张、让他去不安,甚至有的时候会影响到他们的内在的健康,包括睡眠、包括他们的消化系统、以及他们的行为模式。
在现代的社会当中,因为孩子的感官负担很重,反而玩耍就成了孩子们身心疗愈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帮助孩子们去呼出他平时所吸收的东西。
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也想说,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吸入,因为它还是成人给予他的一个东西,孩子还是在吸收着成人的一些协助或者主导,而不是完全他自己的东西,他自己的呼出。
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去无聊,实际上在无中就会生有,无中就会有更多的创造。我观察到有些孩子哈,大人真的不去干涉或者给他们空间时间的时候,看上去他们很无聊,但是很快他就开始寻找到一些东西去玩耍,比如说身边的泥巴,或者是一根竹子,或者是一片小树叶,或者是看着天空发呆,也是他的一种玩耍。
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成人可以做园艺、手工,同时也有生活当中真正的工作的那些人—木匠、或者是兽医、或者是环境工作者,那些农夫,都可以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当中,成为孩子们所能看到的能够值得模仿的典范。那么有了这些典范,孩子们的玩耍就会变得非常有趣。
最重要的是有社会性,你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从一个个体逐渐长成社会人的过程。那么如果他看到做事情的人越多,或者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越多,那么在玩耍当中他体现的社会性会越来越强。
而对周遭已经不再觉察了。甚至也不会看到大人在做什么。而在这样的工作当中,他的头脑的图景、他内在的图景,就会通过他的手、通过他的对话、通过他的创造来呈现出来。
所以当你觉得你的孩子不太会玩、不知道怎么玩,那么你就要看他白天的意识,他周围吸收的东西是什么,是不是健康有益的、是不是丰富的、是不是有成人的典范的,他参与家务事吗?他参与身体的运动吗?这些东西足不足?第二个,他玩耍的氛围是宁静平和的,当他进入梦幻意识的时候被大人打扰过吗?当他进入梦幻意识的时候,我们大人是不是去帮忙啊?这些都会影响到他的一种玩耍的状态和创造力的状态。
5孩子专注在玩耍中,体验角色,做好这个工作的时候,他们就需要专注力,去把它深入地工作下去,比如在沙坑,他们去做城堡,有时他们一口气可以投入半个小时,一动不动地、不被周围环境打扰的,挖呀挖呀,最后把城堡搭建起来。
孩子们在教室搭建桌椅板凳的时候,他们会想尽办法把椅子放到桌子上,把垫子放到桌子上,那种执着力是非常强的,如果不去打扰的话,可以说就是一种专注力的培养。
专注是对玩耍的专注,灵活性就是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并顺势而为地去做玩耍的自由性的表演。所以,一个良好的玩耍可以带给孩子心灵的满足、自信、愉悦和快乐。